【本報台北訊】台北市師大商圈存廢議題受關注,藝文界昨天舉行「舊的街巷‧新的城市」論壇,強調「住商混合」已成台灣特色,目前土地使用規定僵化,缺乏討論機制與平台,台北市政府應提出六個月緩衝期,聽取各界意見,或修訂合情合理的住商混合法令,使類似型態的地區有較明確規範與發展。
文化界人士舉辦論壇,以「城市的規畫與再生」為核心,期盼為因城市急速發展而消抹的街巷文化尋找出路。與談人包括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OURs祕書長彭揚凱、作家郭正佩及詩人鴻鴻。
論壇主要探討師大商圈的質變、管理與存廢問題。主辦單位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指出,希望能在「就地合法」與「就地正法」之間,找出別的辦法,且在「住商混合」的台灣特色下,對城市文化的發展重新規畫,應有更全面的思考。
鴻鴻說,師大商圈的問題,促使民眾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品質?」市府過去未管理商家進駐,現在卻「懲罰性執法」,不是零,就是一,雖省事,卻不人性。
彭楊凱表示,台北市民生社區、溫羅汀、永康街等地,都發展出各自特色,面對住商混合的發展,土地使用僵化規定未調整,等於整個城市都在「違規使用」。另外,市府缺乏機制和平台與居民討論,加上不面對地租問題,讓師大周邊一樓店租飆漲,店家不得不延長營業時間,和數個商家合租分擔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