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與高雄鳥會在東沙島監測島上鳥種,兩年來記錄二百五十七種,是台灣本島鳥種紀錄的四成多。海管處表示,小小東沙島猶如候鳥的海上綠洲,因此,才有如此高密度鳥種。
海管處說,東沙島上鳥類以過境鳥為主,每年四、五月,及九、十月鳥類遷徙季節,是東沙鳥類生態最豐富的時候。
海管處又說,在台灣本島相當普遍的紅鳩、大卷尾、白頭翁、綠繡眼等,在東沙島僅有過境、越冬的紀錄;有些鳥種如烏鵑、噪鵑、短嘴金絲燕、普通夜鷹、北椋鳥、髮冠卷尾等,在台灣並不常見,在東沙島卻有穩定的過境族群。黑面琵鷺也曾造訪東沙島,在冬天的驕陽下戲水。
調查團隊也將捕捉的水鳥,套上東沙島的足旗後野放,了解鳥類遷徙狀態;調查團隊觀察到往年在東沙島上繫放的翻石鷸會再回到東沙島,而東沙島所繫放的紅胸濱鷸也曾在澳洲被目擊。
另外,東沙島上也記錄到來自西北澳、東南澳、南澳、紐西蘭北島、阿拉斯加及大陸崇明島等處繫放的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