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更要護樹 經濟環保並重

許哲恕 |2012.03.12
841觀看次
字級

有人種卻有人砍 種植速度遠不及砍伐 樹木成長需時間 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推廣植樹 也應宣導護樹 

今天是植樹節,每年此時媒體總會報導有關植樹的新聞,不外乎大企業認捐多少棵樹種植,可因此減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各地方政府也會舉辦植樹活動,場面溫馨。

但遺憾的是,雖有熱心公益的企業或NGO推動植樹外,卻有一批人在砍樹,如政府單位允許山坡地開發,為了蓋房子、種果菜,砍掉了大量樹林,換上水土保持力差的經濟物種,GDP是增加了,環境卻惡化了。

另外,一些企業的大型工程,施工現場若有老樹,合理的施工方式應是把老樹挖起移植他處,如近年來台北市松山菸場、花博展場、文化主題公園幾個重大公共工程,被移除樹木超過一千六百棵,新北市江翠國中、台南紡織廠為開發商場、台中市十三與十四期重畫區等工程,也都是移植老樹,或將老樹群聚區闢為保留區。

但有少數不肖廠商,看準法令對於非法砍伐老樹的罰責太輕(約一千至三千元不等),寧可被罰,也不願花錢與時間移植老樹。

日前台北市某里,在討論社區公園整建時,甚至通過砍掉老樹改種櫻花,里長說是因里民想賞櫻,這無視櫻花在都會區不容易存活,及老樹吸收都市廢棄與減少都市熱島效應的貢獻,顯見民眾對護樹觀念嚴重不足。

筆者以為,未來政府在公共工程招標時,應將廠商過去施工是否涉及破壞生態環境,或造成風險事故(例如北高一個路段兩年內發生二十九起工程意外)納入考量,重大工程BOT案也必須在維護老樹生存權前提下開展,否則在最低標的採購模式下,劣幣驅除良幣將會愈來愈嚴重。

經濟發展也應顧及環境保護,犧牲環境衝GDP,最後受傷的還是人類自己,種植速度遠不及砍伐,樹木成長需要時間,建議應該像環保團體所說的把植樹節改名「護樹節」,除了推廣植樹,更應推廣護樹,宣導樹木對人類的重要,可吸收二氧化碳、保護山坡地的水土、減少都市島熱效應,減少颱風期間對山林大地的破壞,及可能造成的大災難,使民眾建立愛護樹木的觀念,願意花心思保留那些保護人類生態環境的老樹。

許哲恕(新北市/關心環保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