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變遷,環境改變,許多動物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讓人們不得不開始重視環保運動。
非洲第一位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萬格麗瑪泰,在肯亞長大。之後出國念書,留學歸國後,她發現,在森林中,許多樹被砍下。看到家鄉被濫砍林木,引發許多問題,於是發起種樹運動,以反映家鄉濫砍林木的現象。
萬格麗瑪泰不惜花錢買種苗讓村民來種,三個月過去,種苗活了,她再付錢給他們,就這樣,到二○○四年,共種植三千萬棵樹,有六千個苗圃,增加八萬人的所得,這項運動傳播到非洲三十個國家,她本人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綠色驚嘆號!》一書中,作者李濠仲提到許多挪威務實主義的經驗教育。他說:「挪威是高所得國家,但商品包裝卻採『粗糙文化』,他們很少將你選購的商品,以紙盒、包裝紙、緞帶、塑膠袋、紙袋層層打包,我發現同樣性質的採購,在台灣得到的是相對複雜的外觀包裝,這同時也增加了我垃圾回收的程序。」
此外,他還發現挪威人的衣著服飾強調的是實用,名牌款式不再重要。搬家時,需要封裝用紙箱,多「撿」和「借」紙箱最經濟實惠。在圖書館,人們習慣動手抄筆記,而非大肆影印。
挪威的生活經驗,讓人省思。了解萬格麗瑪泰的願心落實,不禁令人讚歎!也許你會與我一樣相信:實踐環保行動,深深影響著台灣綠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