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年清敕修大藏經 修復需10年

 |2012.03.01
92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上月二十八日,位於大陸北京市大興區榆鎮的《清敕修大藏經》修復基地,開始為距今近二百八十年歷史的《清敕修大藏經》經板「集體洗澡、除塵」,殘缺不全的經板也將陸續補全,據悉,要完全修復這部中國最後一部官刻大藏經,將需要八到十年的時間,未來也會建立數位化檔案。

《大藏經》是佛教經典的總集,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副研究館員李際寧表示,歷朝歷代都會修《大藏經》,目前,存世版本大約有十多種,比如乾隆藏、嘉興藏等,如果再算上有記載但沒有傳世的版本,就有二、三十種。

此次修補的《清敕修大藏經》版本為《龍經》,始刻於清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完成於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年),以《千字文》編號,自「天」字起至「機」字止,共七百二十四字,每字一函,共七百二十四函,每函十卷,共七千二百四十卷,雕成經板七萬九千零三十六塊,由於歷史原因和自然折舊,目前僅存六萬九千四百一十塊,其中百分之二十以上已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亟需修復保護。

由於經板缺失,修復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從各地搜尋完整的印本,作為修復底本,並透過電腦修板的方式,對有缺漏的地方進行補齊,隨後是經板的清洗工作,再由雕刻師傅比對原版中缺漏的地方,並進行修補。由於《龍經》歷經乾隆時期三次撤版,尋找印本的工作非常困難。

最後,工作人員根據修復好的經板進行刷印、裝訂,形成一函刷印版的大藏經,修復的一個流程才宣告結束。如果細分的話,整個修復需要十一個步驟,僅裝訂就需要七個小步驟。

「這是釋迦牟尼講經圖,大藏經的第一章,最初的經板已遺失,這是我們從白塔寺查找到的底本,掃描複製的。」五十二歲的馬習欽,是武強年畫博物館的館長、武強木板年畫的國家級傳承人,他在修復基地裡,手持月牙刀,照著一幅紙樣,一筆一畫地雕刻著,他說「完成這樣一塊版,大約需要二到三個月的時間,不過如今能有這門絕技的匠人,全國也就只有十多位了。」



小檔案   清敕修大藏經

《清敕修大藏經》一般稱之為《大藏經》,是中國保存至今唯一一套木板雕刻的漢文藏經,全書不僅完整地收錄了經、律、論、雜著等1669種,還收錄了元明清歷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論著、語錄、史傳等,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天文、地理、生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獻和藝術價值。

2009年,北京市文物局決定啟動《清敕修大藏經》保護項目,保護內容包括徹底改善經板存放環境、對經板實施科學保護、建立大藏經數位化檔案、重新印刷出版等。

目前已完成專用庫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工作,以及經板的清點、登記、校對等前期保護工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