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馬公訊】澎湖馬公港傳說有古沈船遺址,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昨天會同法國籍水下考古專家進行探勘,從水深約九公尺處撈起約六十件初步鑑定為疑似清代沈船古物,其中包括船錨與青花瓷器,法國專家並在水下發現疑似大批木頭被強大力量破壞斷裂的痕跡,不排除是古沈船的船板。文資中心將把出水文物送往鑑定,以解開馬公港古沈船之謎。
對於馬公港碼頭有古沈船的傳說,相關單位去年曾進行第一次探勘,結果無功而返。昨天再進行二度探勘,雖撈出大批清代器物,但因水下能見度只有五十公分,仍無法完全確認是否有古沈船。
昨天打撈上岸的疑似沈船古物,包括青花瓷碗、陶甕、玻璃、有燒灼痕跡的木頭、磚瓦片、陶碗等,大多是碎片。其中最引起專家注意的就是二支長滿藤壺的疑似船錨桿,有一支長約一點五公尺,還有一節也是長滿藤壺的麻繩,中華民國水下考古協會人員謝新曦表示,根據他的經驗,這些物品絕對是古沈船遺物。
他說,去年下水時,水底淤泥表面仍可見大批完整的疑似沈船古物,這次全都不見蹤影,往淤泥裡挖,也只能挖出碎片,由此可見,這些疑似古物遭疏濬航道工程及船艇出入破壞嚴重。
但會同探勘的中研院研究員臧振華及專家們初步檢視,認為這些出水器物年代約在清朝中葉至清朝末期間,若是沈船物品,沈船及器物的年代應有一致性,但昨天出水的器物看起來又不太像是同一艘沈船古物,「也有可能只是清代的垃圾堆」,確切結果要待繼續探勘及出水物送驗後才能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