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亞東醫院近半年收治三名孕婦生產後隔天發生肺栓塞,兩人使用葉克膜、抗凝血劑救活,但其中一人神經與記憶都缺損,第三位到院前死亡,急救仍無效。心臟科醫師陳哲伸說,孕婦發生率是千分之一,提醒產婦在懷孕末期和坐月子期間,應慎防血液循環不佳導致肺栓塞。
陳哲伸表示,懷孕到第六個月,孕婦子宮愈來愈大,對靜脈造成壓迫,下肢靜脈回流困難,出現下肢腫脹,多數人只要多抬腿,穿彈性襪增加壓力能改善,如有深部靜脈栓塞,要就醫用抗凝血劑治療。
但部分孕婦靜脈血流過於緩慢,形成深部靜脈栓塞,下肢會痠痛。如併發肺栓塞,送醫時生命跡象已不穩定者,死亡率高達五成八。
他表示,坐月子初期最易發生肺栓塞,因剛生產後下肢靜脈壓迫解除,下半身血液大量流回心臟,有深部靜脈栓塞者,血栓可能脫落,順著血流回到右心房、右心室,進入肺動脈造成肺栓塞,引發心臟衰竭。
深部靜脈栓塞可預防,若孕婦覺得下肢腫脹,合併痠痛,且一腳比另一腳更痛更腫,以及生產完的產婦若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速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