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陸續發生的幾起游泳池氯氣中毒事件後,消保會發現國內空氣品質下降,且無法可管,於是邀各部會進行研商,請環保署在明年二月提出「室內空氣品質管制法」,環保署已同意著手研擬,而消基會得知此消息,表示肯定。
行政院消保會組長劉清芳表示,今年幾起游泳池氯氣中毒事件,要進一步追究業者責任時,發現沒法令規範,且發現在許多人潮眾多的地方,空氣品質也不良,必須制定一個機制來管理。消保會日前已請環保署召集教育部、體委會、勞委會等單位開會,在明年二月前提出「空氣品質管制法」,明訂各部會權責及處罰辦法。
劉清芳說,初步決定由勞委會訂出勞工工作場所、體委會訂室內體育館及游泳池、教育部訂圖書館、戲院等場所。各場所需訂出室內最可能產生的汙染物空氣品質標準。
聽到此項消息,消基會董事長李鳳翱建議,不只醫院、圖書館、展場這些場所應訂出標準,另外民眾常搭乘的密閉式交通工具,例如火車、捷運等都應列管。且今年多起游泳池發生氯氣外洩事件,多數原因是人員使用消毒藥劑不當所致,在室內空氣品質管制法中也應規範公共場所操作人員的作業守則。
李鳳翱也表示,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只要超過八百ppm,人體即會感到不舒服,當濃度超過一千ppm,會影響呼吸、循環器官及大腦機能,而當濃度超過三千兩百ppm時,可能會昏倒。近一年消基會檢測醫院、資訊展場等公共場所的室內空氣品質,發現空氣品質相當糟糕,曾和幾個政府部門聯繫都無回音,現得知將有法可管,十分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