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東非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每年共有超過五百萬隻黑尾牛羚(wildebeest)、瞪羚(gazelle)和斑馬,聯群結隊從坦桑尼亞的塞倫蓋提(Serengeti)遷徙到鄰國肯亞的瑪莎瑪拉(Masai Mara),短暫度過一、兩個月後,又浩浩蕩蕩地回程──這種一年一度的大遷徙場面,堪稱自然界的「春運」。
據專家統計,當地的牛羚、瞪羚和斑馬在一年中需跋涉約三千公里,途中隨時會被匿藏在樹叢後的獅子、潛伏在淺灘中的鱷魚獵殺,或是死於疾病、勞累,估計只有大半能安然抵達目的地。然而在雨季來臨前,又會有數十萬小寶寶陸續誕生,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力軍」。
這項年度大遷徙的基本模式是:每年從十二月至翌年五月的雨季,動物散布於塞倫蓋提一帶面積達數百平方公里的草原,享用充沛的水草;六、七月旱季開始來臨,牠們便逐漸向西北方向遷徙,到八、九月時,「遷徙大軍」越過邊境抵達瑪莎瑪拉;但因瑪莎瑪拉面積約只有塞倫蓋提的十分之一,不能提供充足的水草,於是在十一月的短雨季來臨前,大軍又折返塞倫蓋提,形成一個循環。
然而這持續了數萬年的大遷徙,近年也因地球暖化造成的氣候紊亂,而被打亂節奏,加上過度開發畜牧及耕種、非法濫捕等人為破壞,保育團體擔心會嚴重破壞東非大草原上由植物、數十種吃草哺乳動物、數百種鳥類、數種大型食肉動物和無數昆蟲形成的食物鏈,壯觀的動物大遷徙也將成為歷史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