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三月,為賑濟南亞海嘯的災民,英國皇室的威廉王子與哈利王子,特地從學校趕到英格蘭西部參加了一場慈善馬球賽。賽程中,威廉王子不慎落馬,摔得四腳朝天,意外場面引起現場群眾的驚呼。
然而王子卻從容不迫地一躍而起,爬上馬背繼續比賽。王子熱愛運動,甚至不惜搏命演出,不僅增添了比賽的看頭,也為慈善演出募得高額的善款。
馬球這項活動起源於唐代的吐番,經西傳至中亞乃至於歐洲大陸。根據蘭州大學藏族學者宗喀‧漾正岡布的研究,「馬球」一詞,即西方語言的POLO,源自藏語SPO-LO,古典漢語長時間稱為「頗羅」。
敦煌殘卷裡,有一則馬球賽的實況轉播:在仲春時節,人們結伴遊球場,看到「青一隊,紅一隊」的球員,乘騎剽悍的紫騮馬,追著白色皮革製成的球,「球似星,杖如月」,銀鐙金鞍在光耀的日暉映射下,閃閃發光!而總裁判正是身材矮小卻身手玲瓏,且廣受球迷喜愛的鮮卑人軻比。因為前場比賽沒能斷出輸贏,於是賽程延至日落黃昏……
唐景雲三年,西元七○九年冬天,在長安芳林門所舉行的吐番對大唐的球賽,可能是史書所載最早的一場國際性球賽。
吐蕃與唐代原有軍事紛爭,打打停停許多年,至唐中宗決定送金城公主和親,不料迎親的大使尚贊吐奏言:「臣有曲部善球者,請與漢敵。」為遏阻吐蕃隊凌厲的攻勢,中宗派出臨淄王李隆基、嗣虢王李邕,以及楊慎文、武秀兩位駙馬,組成了夢幻球隊在梨園迎戰,並且以軍樂助陣。
唐代的「梨園」是一座規模完備的國家藝術院,內設音樂、舞蹈及戲劇學院,更有巨大的球場,可供拔河等各種競技活動。其間的馬球場,建築講究,設有貴賓席。據詩人韋應物的〈寒食後北樓作〉云:「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可知球賽過程中還有固定的音樂伴奏。
馬球傳入唐朝以後,朝野上下競相追求,唐玄宗在登基前出戰吐蕃迎親使的那場國際球賽,《封氏聞見錄》以「東西驅突,風回電激」來形容他,明星球員的架勢,早早勝過威廉與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