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是哪八仙?您也許會說,這還不容易,不就是八仙過海裡的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釆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嗎?
這個也對,也不對。此八仙也稱宋元八仙,元雜劇裡就有出現,但姓名並不固定,到明‧吳元泰 《八仙出處東遊記傳》裡,始確定為此八人。
實際上,除了這八仙,還有許多其他八仙。最早的是「漢八仙」,也就是「淮南八仙」,也稱「淮南八公」,即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披、雷被、晉昌、伍被。淮南八仙只是八個文人,並非神仙。但後來因為有淮南王成仙的傳說,後世便附會在他門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稱作「八仙」。
晉‧譙秀所著《蜀紀》中載有「蜀之八仙」,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八人。《蜀紀》以為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故為八仙。
這八仙裡,李耳即老子,乃道家創始人;董仲舒是漢儒代表,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張道陵則是道教創始人,被尊為張天師。譙秀把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列為八仙之一,真是幽了儒家一默。
到了唐代,又出現了個「飲中八仙」。盛唐時,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皆好飲酒賦詩,號稱「酒中八仙人」。杜甫還專門寫了一篇〈飲中八仙歌〉,其中描寫李白是「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最為膾炙人口。這八仙也並非神仙,大約沾了李白是「天上謫仙人」的光,都榮添仙人行列了。
鐵拐李等八仙也被稱為「八洞神仙」或「上洞八仙」。有了「上洞八仙」,「下洞八仙」也應運而生。
最早排出「下洞八仙」的是明代無名氏雜劇《賀升平群仙慶壽》,即王喬、陳戚子、徐神翁(徐神通)、劉伶、陳摶、畢卓、任風子、劉海蟾。
此八人中,陳摶被尊稱為陳摶老祖,《水滸傳》開頭就有亮相;劉海蟾是全真教北五祖之一,經典形象是「劉海戲金蟾」。劉海蟾現在雖不在八仙當中,但在許多地區仍位於八仙之列;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最好喝酒,舊時常拿他和李白當好喝酒的代表。
到了清代,進一步衍化出所謂「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鐵拐李等八仙是「中八仙」,「上八仙」、「下八仙」說法不一,算起來足有三四十位。
這麼多八仙,為何鐵拐李等八仙會最後勝出呢?
有人說,八仙分別代表為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且八仙均為凡人得道,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成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
中國各地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他們。有趣的是,俗稱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劍、葫蘆、拂塵、花籃等八物為「八寶」,代表八仙之品,也稱「暗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