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怎麼進的史丹佛?

江遠 |2006.09.10
1349觀看次
字級

這些年來,很多朋友問王文華申請史丹佛的「秘訣」是什麼?他說,就跟你追求人生其他很多寶貴的東西,如工作、愛情、婚姻、幸福……一樣,就是:你必須想要!必須非常、非常想要!必須想要到想瘋了!想要到為了得到它,付出別人想像不到的努力。「大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並不是因為我們命不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想要到發瘋!」

大學時學文,只零星地修了幾堂商業課程。畢業後當兵兩年,也不算是顯赫的工作經驗。托福、GMAT成績當然不差,但也沒有到頂尖的地步。於是大家好奇:史丹佛為什麼選自己?

史丹佛看上王文華的不是入學時的條件,而是MBA畢業後的潛力。大學時,王文華用功念書之餘,寫小說、編校刊、演戲、當學生議會的議長、到美國表演舞蹈、到英國打辯論賽、在公關公司工讀……申請史丹佛時,除了標準的申請表,我編了一本名叫「Close-Up」的雜誌,用圖、文把這些經歷全部呈現出來。史丹佛有沒有要求做這個?沒有。他做,因為他想進史丹佛想瘋了!
 
進入史丹佛前學到的第二件事是:體貼和尊重別人。決定去史丹佛後,陸續接到很多表格,包括宿舍申請書。王文華注意到申請書中特別問每一個人:「你喜歡住比較安靜還是比較熱鬧的房間?」「你喜歡比較內向還是比較活潑的室友?」學校不對內向、活潑,或性向做出任何價值判斷,你內向也好,活潑也好,是同志也好,不是也好,學校都OK,甚至不願過問。重要的是,學校給自己一個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你雖然只是菜鳥新生,但也是付費的客戶。學校尊重你的生活方式。」
體貼和尊重,哪個人、哪家公司不掛在嘴上?但多少人能白紙黑字寫在宿舍申請書上,然後真正照你的意願來安排?史丹佛是學「季」制,十月初開學。但為了幫助同學在未來兩年打好基礎,所以有預備課程。九月中,數量化先修課程,簡單地說,就是數學夏令營。這是專門為之前沒有商業背景、數學比較差的同學開的。
這些剛被錄取、意興風發的同學,還沒開學就得低頭承認自己數學不好,並不容易。但王文華注意到參加的同學,沒有人有羞愧的表情。「笑什麼?數學不好,但會寫文章啊!你會嗎?」他說。

預備課程中另一個課題,是培養同學的商業道德。二○○一年美國爆發「安隆案」,安隆公司利用與子公司之間的交易把帳面利潤灌水,欺騙投資人。最後導致CEO被起訴、公司倒閉。

安隆案後,一般民眾對CEO的誠信大打折扣,也促使商學院更重視道德教育。在預備課程中,老師跟我們討論經理人常會碰到的道德難題。他強調MBA不能只是一群精打細算的機器,更應該有超越數字的良心。

當時他覺得這堂課真無聊,怎麼念MBA還要上公民與道德?畢業後王文華才慢慢知道:雖然是預備課程,這卻是MBA最該學的東西!多少經理人絕頂聰明,卻吃乾抹盡。「多少經理人業積亮麗,帳本卻有不同影本。做一個MBA很簡單,做個經理人也不難。最難的是,在MBA和經理人的責任之下,做一個『好人』!一個誠實、體貼、有感情、有規矩的好人!」新生訓練時,王文華終於見到了所有未來兩年的同學。

同學的不同點在於背景,做過投資銀行(服務企業的銀行,不做消費者業務)和企管顧問的人當然占大部分。但也有醫生、建築師、空軍工程師、紅十字會義工、芭蕾舞者、小提琴家、奧運選手,甚至職業賭徒!這些沒有商業經驗的,被叫做「詩人」。但明明是商學院,為什麼需要詩人呢?

王文華體會到,企管教育的方法和其他學科不同,其他學科由老師主講,商學院由大家討論。其他學科闡述理論,商學院只談實例。商學院所有的課程,都在分析真實企業面臨的問題,從分析的過程和結論中歸納出經商的道理。

「由於這些企業遍布不同產業,問題五花八門,所以案例要分析地徹底,必須同時有來自不同產業的商人,和精通文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等不同學科的『詩人』,各自根據獨特的工作經驗提出看法。」王文華認為,MBA選學生強調多元化,就是這個道理。

十年後,王文華搬回台北。LA和台北兩個城市差別如此大,每天起床,他依然會等著對世界大叫那一聲:「Surprise!」

小檔案
出生: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MBA)。
經歷:曾任博偉電影公司行銷經理、MTV電視台等事總經理、台灣華特迪士尼公司總經理。
作品:《蛋白質女孩》、《史丹佛的銀色子彈》、《61乘57》、《倒數第二個女朋友》、《快樂的五十種方法》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