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那麼,父母該如何具體的讚美孩子呢?許多學者都認為,讚美孩子的過程,父母除了要真心誠意,最好還能有所依據,並且要具體的提出孩子表現的過程,如此,孩子才能真實感受到自己的優點,進而產生自信。
例如,父母可以在孩子幫忙家務時告訴孩子:「謝謝你今天幫忙,你把門和桌子都擦得好乾淨,鞋櫃也整理得很好,你真的好棒!」如此,孩子就能了解自己所做的行為中,哪些是正面的、可以被鼓勵的。而這樣的說法,也絕對會比父母說:「你今天表現很好」來得更有誠信。
此外,當孩子出現正向的行為時,父母愈快讚美,將能影響孩子日後做出這些行為的欲望及動機。當然,有時不免錯過時機,這時父母可以說:「我注意到你剛剛對阿姨很有禮貌,會主動說再見,還會記得幫我拿外套,真的很謝謝你。」或者說:「昨天,媽媽看見你主動幫阿公倒水、搥背,媽媽覺得好驕傲,也覺得你長大了,會主動關心別人,真是個體貼的孩子。」這些具體讚美,將鼓勵孩子願意繼續去實踐這樣的正向行為。
再者,對孩子的讚美也要多樣化。如同上一篇提到,當孩子畫出讓人驚豔的作品時,父母應該說:「你還這麼小,筆卻握得這麼好。」或者說:「你畫的顏色好美。」讓孩子知道原來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因而願意持續下去。
再舉個學習的例子吧!當孩子考試進步了,不要只是一味的說:「你好聰明。」你可以改個方式說:「哇!你真厲害,是怎麼做到的呢?」(你其實知道孩子這次考前有認真的複習功課),讓孩子藉由自己的分享,了解接下來如果想考好成績,應該怎麼做。這樣的認知意識,對孩子來說真的非常重要。
要提醒的是,有些父母會以自我標準為主,或出現隱含批評的讚美,例如告訴孩子:「爸爸真是以你為榮。」或者,「你這一次的表現比上一次好很多。」這些話看似讚美,卻會帶給孩子挫敗感與傷害。因為這樣的內容可能讓孩子覺得以前你都不以他為榮,或者想到自己上次好像表現很差,因而帶來下一次的壓力和憂慮感。
讚美其實非常簡單,只要父母降低標準,不要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你就會發現自己很容易被孩子滿足。
何況,孩子對於自己的行為也是心知肚明的,如果只是為了哄他而讚美他,對他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此外,過度的讚美也會讓孩子膨脹自己,一旦得不到讚美,也就同時丟了自信;再者,當孩子不具備被讚美的能力時,他還會擔心失去父母的愛。
一般來說,因努力的過程而受到稱讚的話,孩子會比較具有韌性,勇敢的解決問題;即使失敗了,他也會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而不是做不到。所以,讚美的真正目的,既然是為了要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在鼓勵中快樂學習,在學習中累積自信,父母最需要做的,其實是讓孩子知道:「不管你表現如何,我都一樣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