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龍年,想來很多人會有疑問,咱們中國龍究竟有多少種呢?似乎很多動物都能跟龍扯上關係,而且龍還有許多別名,像「蛟龍」、「蟠龍」、「虯龍」等,這是怎麼回事呢?
的確,龍本是一種想像出來的動物,經過歷朝歷代的加工,牠有了很多種。
中國龍的正品號稱「青龍」,又稱「蒼龍」,是天文上四象之首,哪四象呢?乃「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四象還代表了方位、季節和星宿。而青龍對應的是東和左、春天,以及二十八宿中的東方七星。
青龍之外還有「黃龍」,黃龍跟帝王有緊密關係。《史記‧天官書》說「黃帝是黃龍化身。」
黃龍崇拜始於唐宋,遼、金、元奠定基礎,盛於明清。宋、元時,龍多為三趾,明清多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龍造型,民間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龍的圖案。民間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
有道是:「龍生九種,九種各別。」傳統文化中,九是虛數,言其多,並非實指。龍生九子說法由來已久,到明代才開始拼湊。大致說來這些龍子有:
‧贔屭,又名霸下、龜趺,性好負重,形似龜鱉。
‧螭吻,又名鴟吻、鴟尾、好望,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是鯨魚。
‧狴犴,又叫憲章,有點像虎。
‧饕餮,形似狼,好飲食。
‧蚣蝮,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杆頂端。
‧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成語睚眥必報說的就是牠。
‧金猊,又稱狻猊、靈猊,是獅子的別名。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
‧囚牛,好蹲兼好音樂。
‧嘲風,好險又好列隊。
‧負屭,好文,是龍種裡的文化人。
‧猰貐,又名獨角獸,大概是犀牛。
‧獬豸,樣子像麒麟,是種瑞獸。
‧摩羯,羊首魚身,好爬望。
‧獍,又名金毛吼,好廝殺的凶獸,《西遊記》裡搶朱紫國皇后的妖怪就是此獸。
‧猙獰,人面怪獸,龍身狼蹄,好恐怖。
‧貔貅,好斂財的瑞獸,據說是貓熊。
還有人認為九子都是真龍,分別是蟠龍(無雲)、蛟龍(無角)、螭龍(無鱗)、虯龍(無鬚)、應龍(有翅)、蜃龍(有殼)、夔龍(只有二爪)、鼉龍(形似鱷魚)、螯龍(形似海龜)等。另外,有人認為麒麟、象也都是龍子。
除了這些龍外,還有一些古怪的龍。像「虺」是一種早期的龍,似蛇,西周青銅器上有其形象,據說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火龍」在開天闢地時出現的,全身被紅色火焰包圍;「燭龍」又名「燭陰」、「逴龍」,在北方銜蠟燭照亮,也許說的是北極光,《天問》、《山海經》等典籍都提到了牠。
龍還可變化,譬如龍能變成魚,「白龍魚服」說的就是此事。《封神演義》還提到龍王受哪吒脅迫,變成小蛇。如此看來,我們中國龍還真是無處不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