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陳士強教授,這個研究工作量不小,為什麼不找幾個合作者?」大陸佛經研究專家、復旦大學教授陳士強,日前以「《大藏經總目提要》編撰」為計畫,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時,被評審這樣問到。
「我找不到合作者。」陳士強實話實說。其實早在二十八年前,他已經選擇孤身踏上這條學術研究之路。踏進陳士強家中書房,只見整整一面牆的書。有人不理解,《大藏經》包含傳入的大小乘佛教經典,以及由佛教人士撰作的闡發義理、記述史蹟的各種文體的典籍,研究編撰工程浩大,當初怎會想要投入。
「一九八三年時,我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感,發願想寫一部集目錄、版本、提要、資料和考訂於一體的中文《大藏經》總目解說。」陳士強說,前人的解經都是文言文,現在已很難讓初學者讀懂,他想寫的,是對更多初學者有用的「入門書」,對研究者有用的「工具書」。
當年陳士強妻子工作忙,孩子才兩歲半,他回家又要忙家務,等事情忙完了,才能靜下心來開始讀寫。總目提要中的「經藏」、「文史藏」兩部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並在他開始撰寫的第二十三、二十四年相繼出版。
已故國學大師湯用彤一生著述不多,《漢魏兩晉南北朝佛學史》是其中之一,但就是那薄薄上下兩冊,成為了研究佛學不可不讀的經典,是陳士強的偶像。「別人讀不懂的東西,我讀懂弄通了,就很快樂。」在中國幾千卷的中文《大藏經》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經典前人並未作過註釋,有許多連句讀都沒有,要弄清原典的意思,完全要靠個人反覆研讀。而陳士強的絕招就是多讀,並將幾個版本的原文、譯文仔細對照。一次,為了將一段短文讀通,他整整花了三個月,終於釋解時,暢快難以言表。
這二十多年來,《大藏經》的相關研究,陳士強都沒有申報過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他說,不是不想申報,而是因為只靠自己一個人及業餘時間,實在沒法在進度上打保證。「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把框架搭起來:總說、經藏、律藏、論藏、文史藏,一共十冊,然後再慢慢增補……。」陳士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