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續發威 打破國片迷思

馬全 |2012.01.17
516觀看次
字級

元旦期間,台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中國大陸上映,首日就開出紅盤,兩周來,票房已超過五千萬人民幣(約新台幣兩億三千萬元),超越《海角七號》,成為在大陸最賣座的台灣電影,對岸媒體預測,總票房將可破十億新台幣。

《那些年》繼成為香港影史最賣座的華語電影後,在大陸又拿下好成績,打破了台灣本土電影無法行銷海外市場的迷思,證明只要題材好,只要能動人心弦,就可克服文化與國界障礙。

台灣電影乃至其他文創產業,實在不需要擔心本土市場過小,及本土題材無法讓海外華人、外籍觀眾接受的問題。

文化產品的販售不像其他工業產品,本來就需要較長時間布局與鋪陳,而且台灣社會文化環境,近年來成為海內外華人的焦點(這次總統大選,就受世界華人矚目),台灣文化逐漸被華人乃至國際社會肯定的同時,文化輸出也不再像過去那麼困難。

電影人不要妄自菲薄,只要秉持好劇本、拍好電影的核心精神,再佐以好演員、好後製與好行銷,假以時日定能以自己的力量立足亞洲,甚至放眼世界。

但電影人切忌抄捷徑,因為這種作法雖能在短時間內有高利潤,長期來看卻是扼殺本土人才的培育機會,短多長空,終究不利電影產業發展。

春節檔期有九部國片上映,勢必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不必悲觀,商業市場本來就很殘酷,需要觀眾檢驗,希望台灣電影能在競爭中汰弱留強,並且淘汰只想搶短線的投機份子,讓台灣電影在累積紮實基本功下,一點一滴進步,成為另一個茁壯的產業,創造內需與就業之餘,還能賺外匯並行銷台灣,讓全世界看見台灣之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