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由於大陸政府的優惠措施結束,加上經濟擴張顯現趨緩跡象,導致中國大陸去年汽車銷售成長減緩,為至少十四年來首次增速低於美國。
大陸汽車工業協會二○一一年度汽車市場產銷數據顯示,去年的產銷數據分別為一千八百四十一點八九萬輛和一千八百五十點五一萬輛,比前年同期成長百分之零點八四和百分之二點四五,成長率為十三年來最低。
二○一一年大陸乘用車銷量為一千四百四十七點二四萬輛,比前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五點一九。其中,大陸自有品牌銷量為六百一十一點二二萬輛,比前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二點五六,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二三,占有率較前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五點四二。
去年出貨量成長趨緩,比二○一○年百分之三十二增幅低,主因是大陸取消為期兩年的減退稅優惠方案。這項方案幫助大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車市;利率上升與首都北京新車限購措施,也是買氣降低的原因。
去年大陸汽車市場進入平穩成長期,汽車業的銷售表現呈明顯差距:豪華品牌成長率遙遙領先於平均水準;國外與大陸合資品牌的表現儘管不算亮眼但仍可圈可點;大陸自有品牌則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多數都未達到全年目標銷售量。
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認為,今後五至十年大陸汽車市場仍然會持續成長,年銷售量超過三千萬輛的可能性很大。
上海產業研究機構LMC Automotive分析師顧瑾說:「中國乘用車銷售成長將遠不如過去幾年的水準。政府刺激措施是拉抬過去幾年成長的推手。」
有分析報告指稱,在汽車普及階段,汽車產銷量成長應該是GDP成長的一至一點五倍,考慮到人口基數、每人平均道路、汽車文化與經濟成長放緩等因素,今年大陸汽車市場將挑戰二千萬輛的新高。
不過,大陸汽車市場的成長也有許多隱憂,除了經濟放緩之外,各主要城市因為車多,已可見出行難、停車難、保險費用上漲等造成的養車成本上升。有大陸網民指出,養車成本達到普通人一年收入,這也會影響很多人未來購買汽車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