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小鳳的丈夫是台商,需定期往返兩岸。當孩子讀小學時,她發現丈夫有外遇跡象,待走過情緒低潮後,她跟先生提起了離婚。但他們並非感情不深厚,因此先生不要離婚,卻也沒打算離開外遇。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她堅守幾個原則:一是絕不口出惡言,在孩子面前只說爸爸的好。她跟兩個孩子說,爸爸在大陸很辛苦,也會需要有人可以照顧他,但他們永遠都是爸媽的寶貝。二是從大陸打來的電話她是不接的,因為沒有必要為小三而擾亂自己的心情。
如此一晃眼也過了二十年,夫妻感情愈來愈淡,丈夫這角色,對她而言,是因為孩子才有連結的人,是孩子的爸,卻不是親密伴侶。兩個孩子都長大出國念書了,丈夫在大陸,台灣只剩她一人和沒有同住的公婆。
今年年初,她再度和先生長談。二十年的青春歲月留在僅剩空殼的婚姻裡,好像也沒有什麼意義,不如讓彼此自由,他也可以放手去追求他想要的。但外遇的先生仍不願意放手,也許是還考量著晚年的保障吧。
公公得知她要離婚,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說,如果這樣,他要騎車到南寮去(跳海)。她心軟了,心想,也許是她的責任未了,可能得等到公婆二老都不在了,她才能做真正的自己。
「將來老了,我是要住在養老院的。」她安靜的跟我說,「不增加孩子的負擔,自己也有歸宿。」我問,如果老公要回來,你會接受嗎?她說,最好不要,將來他要回來身邊,那也是被人家踢回來,又老又病的,她還必須要照顧他。
她早已習慣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上社區大學的課程,優游在書法、繪畫與戲劇的世界中,讓藝術滋潤心靈。也撥出時間接受生命線義工的培訓,因為這樣的因緣,我們才會認識。
我對她說,妳值得享有更好的愛情與歸屬。
平淡的生活對現在的她而言也是一種幸福,如果她有很強的女性自主意識,卻又礙於現況無力改變,那只會陷入痛苦的糾結中。一個人可以過得很精采,如果將來有緣分遇到「合適」的人,能夠一同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快樂,一起大笑、悲傷時給予安慰,那麼不妨考慮給彼此一個機會。這是我對她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