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可愛的,文字可以講故事。
文字要用心閱讀,不用心就會覺得文字冷冷的,沒味道。
卡通、圖像與文字閱讀中間,一定要銜接上。我很喜歡在卡通、漫畫裡用氣泡框表現說話的方式,或者旁白,那都是視情況的需要,而提供恰到好處的文字呈現,例如「從前有一個小孩」就是圖畫無法畫出,必須透過文字表達的。
從圖像到文字閱讀
引導孩子閱讀,要讓他知道文字的本事並不比圖畫差。孩子看卡通或圖像的本事是天賦的,不用教;文字則不然,所以在兒童的閱讀進行中,引導孩子注關注到文字,也試引導閱讀中必須關心的一環。
在民國六○年代,主編《兒童文學傑作選》的張劍鳴先生,經常讓女兒看外國連環畫,於是,他的女兒從認識對白中的英文字、詞開始,見見培養出閱讀英文的能力。二○一一年十二月初,台北市舉辦的「高中英文作文暨高國中英語演講比賽」,得獎的高一學生認識七千個英文生字,就是平日閱讀英文小說養成的。
科學性作品的文字較具體,用文字表達,閱讀起來直接、簡潔明了,說得具體完整,就可以讓閱讀者有效果的認識、辨認物體、狀況或現象。
閱讀與品德教育
透過圖畫書閱讀來實施品德教育事,最好的方式,為孩子講述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的故事,就是品德教育。
如果某位作家的詩歌、童謠很容易朗朗上口,好念又容易背誦,就十分有效;因為透過記憶傳誦,會讓人想起和詩歌、童謠有關的人,因而流傳久遠。
孩子喜歡故事,聆聽之後還會想要閱讀,因為他們接受故事沒有困難;但是故事要有主題,卻不能說破,例如《誠實的樵夫》裡,最後樵夫對池塘仙子說:「我的斧頭是鐵的。」就夠了,不需強調品德的灌輸問題,影響力反而更大。
經營文字與結構
多閱讀當然是必要的,而且要用品味的態度閱讀。閱讀經典作品對自己的心智成長大有關係。
現代的人閱讀快,但是,捕捉的只是資訊,就不容易注意、留心到其中的美感與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