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病人當中有一位是歌仔戲的當家小生,長得溫文儒雅。平常沒化妝的時候看起來和常人無異,只是聲音比較低沉沙啞。化了妝之後在舞台上風采翩翩,迷倒眾生,據說戲迷當中還有很多是女性呢。
歌仔戲是一種很特別的戲劇,與京劇有很大的不同。幾十年前的京劇多由男性反串扮演女性,歌仔戲則相反的由女性扮演男主角。男性要發出女性那種尖銳的唱腔並不難,只要使用假聲就可以了,有些男性甚至可以發出媲美女性的假聲,這種假聲往往更具有某些獨特的韻味。
聞名全世界的比吉斯(BeeGees)合唱團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他們的音樂伴隨著多少四、五年級的夥伴們成長,筆者每次重看他們的演唱會DVD時心中總會湧現莫名的感動。
話說回來,歌仔戲中反串小生的女演員要如何才能讓聲音變得低沉沙啞呢?據這位病人說,她們的聲音一開始也跟一般的小女生無異,如果被相中了將來要擔綱演出小生的重任時,就要在小女孩的時期開始訓練,訓練的方法是每天在湖邊大叫數小時,一直到聲音沙啞為止。
這種方法聽起來真是殘忍,有點像十七、八世紀的時候,義大利人為了保留男童高亢甜美的聲音,將男童閹割去勢以免青春期變聲影響了他們的聲音。當時的羅馬教會禁止女性在教堂裡唱聖歌,因此而有「閹伶」的出現。這些被閹割的男童長大之後,可以用成人的肺活量發出比女聲更高亢優美的童音。
歌仔戲小生為了職業不得不刻意破壞自己的嗓子,遺憾的是有很多小朋友卻是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自己的聲帶,這些小朋友平常喜歡大聲講話,又有愛說話或愛哭的習慣。一般兒童在正常說話的時候,聲帶每秒震動三百次左右,但是哭泣的時候則超過四百次。如果哭泣的時間拉長,聲帶就很容易受損。此外遊戲的時候大吼大叫也很容易傷到聲帶。
聲音沙啞的小朋友若以內視鏡檢查的話,聲帶多半都有某種程度的發炎紅腫,只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二十三會有聲帶長繭的問題。聲帶長繭(即聲帶結節)絕大多數都不需要手術治療,只要改善不良的發聲習慣,到了青春期後自然會痊癒。
所以兒童的聲帶節結主要以語言治療為主,一般治療二到三個月後聲音就會有明顯的改善。只有在積極的藥物治療和語言治療失敗後,而聲音沙啞的問題又嚴重影響到孩童的學習和社交時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台灣有句俗諺說:「囡仔人有耳無嘴」,意思是要小孩子多聽少說。用在聲音沙啞的治療上倒是頗貼切的。只有少說話,正確的發聲才能解決這方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