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濟部昨天公布十一月外銷訂單金額為三百六十六點五億美元,年增率連續四個月只有個位數,從十月的百分之四點三八再降至百分之二點五四,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以來最低,更須注意的是,十二月接單年增率預估可能會出現負成長,是民國九十八年九月金融海嘯期間以來首度出現負成長。
在主要接單市場,經濟部指出,接單最大市場中國大陸在十一月接單金額只有九十二億美元,年增率只有百分之零點一四,創下民國九十八年七月以來最低點,其中精密儀器、化學與基本金屬等接單大宗都呈現成長率下滑。不過,美國市場表現相當不錯,接單金額為八十九點二億美元,年增率達百分之十四點四七。
統計處預估,雖然下半年明顯「旺季不旺」,但由於上半年接單表現佳,預計今年全年外銷訂單金額必定會超過去年的四千零六十七億元,仍將創下歷年新高,年增率也會達到百分之七的水準。
經濟部副統計長蔡美娜表示,雖然手持行動裝置陸續推出新產品,加上中國農曆年的採購需求,對我國訂單有正向助力,但歐債問題懸而未決,不僅拖累到歐美,新興市場國家成長力道也受到波及;台灣科技業所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有增無減,更侷限我國未來的接單動能。
蔡美娜指出,按照慣例季節性的節奏,年底出貨旺季已告一段落,目前來看十二月的接單年增率將很有可能轉為負成長,訂單增幅明顯將逐季縮減,其中電子產品、資通與精密儀器接單前景,均不樂觀。
十二月外銷訂單可能轉為衰退,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這趨勢從今年六月以來「沒有改變」,因應之道包括輔導製造業進軍「平價商機」、提升服務業出口比率等。
她說,目前看起來,台灣明年上半年景氣勢必會受到歐債危機衝擊,政府應會推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首要方向要加強建置服務業的基礎建設,優先請內政部提出美化景點的相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