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敏慧台北報導】二○一一年台灣慢性腎臟病科技研究報告昨天出爐。研究顯示,七十歲以下且沒有糖尿病的患者,採用腹膜透析治療的存活率、生活品質都較血液透析更佳,且花費低。
研究報告主持人陳維昭說,腎臟疾病近二十年盤踞國人十大死因,洗腎率全球第一。為突破此困境,衛生署與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整合國衛院、腎臟醫學會、台大、國防、三總、北醫、中國、高醫等單位,歷經三年,蒐集近十萬筆資料完成「國家慢性腎臟病資料庫」建置。
並由台大醫院醫師吳寬墩與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師陳鴻鈞共同主持「建立國人腎絲球濾過率公式及慢性腎臟病的分期標準」研究,開發出適用國人的二新公式New Taivanese equation和Taiwanese MDRD,較目前沿用歐美開發的國際公式,準確度達百分之九十五,降低誤差值。
洗腎方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秋錦表示,腹膜透析治療,病人生活品質優於血液透析;病人沒糖尿病、七十歲以下存活率較血液透析者高,醫療花費較血液透析少四分之一。不過,目前採腹膜透析的患者僅占洗腎的一成。
黃秋錦說,三年前健保已給付全自動腹膜透析APD,患者可利用睡覺時間在家完成洗腎,對上班或上學患者值得推廣。
署立雙和醫院副院長林裕峰提醒,為避免腎衰竭需洗腎,國人應做好三高控制,勿自行購買藥品或服用草藥、避免肥胖,加上規律運動、養成低蛋白飲食習慣等,才能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