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 改變生命的閱讀歷程

趙文瑜 |2011.12.13
954觀看次
字級

在二○一一年國際教育閱讀論壇中,資深兒童文學作家劉清彥說了幾個動人的故事,即使這些故事已經經過同仁的轉述,仍在我的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劉清彥的主日學讀書會中,他喜歡說真實發生的故事,也讓孩子透過討論,進行各種延伸活動,甚至將閱讀與生活結合,讓孩子能付諸行動,徹底實踐「生命教育」的過程。

在二○○九年莫拉克颱風肆虐南台灣時,劉清彥在讀書會分享了《凱琪的包裹》。這本書主要訴說二次大戰後,住在美國的黛西和荷蘭的女孩凱琪,從書信往返中了解彼此的生活狀況,黛西的媽媽因此會同教會及鄰居的力量募集許多物資,寄給凱琪和她的鄰居、鎮民,以協助他們度過寒冬……。

當孩子們在討論這個故事時,其中一位孩子說:「我想我應該打個電話給我住在南部的表哥,他們家或許需要幫助。」另一個孩子接著說:「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寄個包裹給他呢?」因為這樣,孩子自主性的募集物資、送出愛心。兩個星期後,那個孩子接到表哥寄來的信,信上說:「謝謝你們的包裹,我媽媽說,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金融海嘯時,劉清彥藉由《喜樂阿嬤》這本書及簡報,告訴讀書會的孩子們,目前彩虹愛家生命協會需要協助。有孩子提出想捐錢,可是錢不夠;有人說想募發票,可是又覺得丟臉,討論最後,孩子們自發性在劉清彥的協助下,舉辦了一場慈善音樂會,每張票價一千元,因而為愛家協會募到了十二萬元。之後,劉老師還帶著這些孩子們,親自南下彰化的育幼院,陪伴小兒麻痺的孩子們度過愉快的一天,並將所募得的捐款全數交到院長手上。

還有一次,他本想透過《愛彈琴的安娜》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歷程,沒想到孩子卻將焦點放在思考自己老年以後的生活;也因為這本書,讓剛脫離學鋼琴的小四女孩重新找回鋼琴,並在音樂這條路上持續精進、展現才華。

誠如劉清彥老師引用符號學家羅蘭‧巴特的名言——閱讀不是逐字念過而已,而是從一個層次進入另一個層次的過程。劉老師說,自己帶孩子讀書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樂趣」,然而,當他專注的帶著孩子回到文本閱讀並討論時,無形中,書就幫許多孩子找到了出路。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真的可以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一清二楚,甚至比大人的邏輯都還清晰;因此,我要提醒各位,在與孩子進行活動時,成人真的需要把姿態降低,跟孩子站在同樣的高度,鼓勵孩子提出問題、不說教,當閱讀種子在孩子心中發芽,生命的改變便明顯可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