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吵死人了」。台灣地窄人稠,許多民眾住在道路旁,都會因噪音大幅降低生活品質。
環保署分析全台道路噪音陳情案最多的九處地點研究顯示,「路太爛」是導致噪音大增的主要原因,連高速公路也成為主要噪音來源,而深夜到清晨時段道路噪音令民眾最難以忍受,全台道路噪音陳情案最多的九個地點,包括道路伸縮縫及系統連結處等,有四處已經超過管制標準。
據環署分析發現,因交通流量所產生的噪音占民眾陳情大宗,而車流量、路況及不同道路系統連結處等是噪音主要來源。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說:「主要原因就是車流量,第二就是快速道路系統和一般道路系統的交會點會有上下坡或加速的噪音,第三就是路面伸縮縫交界處如果有破損,車子經過也會有撞擊的聲音。」
環保署已完成部分交通噪音源陳情點分析,包括台北市環河北路、台中市西屯區廣興巷、台南市仁德區裕義路等九處路段。
報告指出,台北市環河北路二段路面噪音,是造成附近居民噪音主要來源,尤其是晚間十時至十二時的音量,更讓沿線民眾受不了;新北市板橋區民生路一段周邊的民眾,也屢為周邊道路發出噪音所苦,經量測最主要禍首是周邊台六十四線道路的伸縮縫,因品質太差,行經車輛多會有重頓聲,音量甚至比民生路川流不息的車流還吵;三重區自強路三段附近道路多,各時段音量都以中山高的音量最大,甚至比自強路三段及汐五高架橋面音量高。
除了大台北地區受道路噪音所擾外,監測人員在台南市仁德區裕義路六二五號旁監測,發現裕義路六二五路音量最大,高於國道一號交流道音量大,也比國道一號主幹道路面音量高;台中烏日區榮泰街道路噪音,甚至比附近高鐵音量還高。
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說,道路的確可能因道路材質太差或路面破損導致噪音大增,由於國際間研究顯示,道路使用高品質的粒料、或使用道路鋪面具有減噪能力、或在減噪音鋪面使用粒徑較小的粒料,都有助於減少道路噪音。
最近國際上甚至也出現「減碳道鉻」,就是因為道路材質改進,增進行車速率,減少碳排放,環保署將把該項噪音分析結果,提供交通單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