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大陸文化部近日表示,中國大陸已有三十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名錄,是世界上入選最多的國家。
新華社報導,大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八日至十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會上文化部提出數據顯示,截至十一月底,大陸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總數是世界上最多。
最近在印尼召開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大陸黑龍江赫哲族的說唱藝術「伊瑪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亟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甘肅「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大陸沿海的北海、廣州、漳州、泉州、明州、揚州、登州七個口岸城市,十日在會中提出,將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
自一九八五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至今,中國大陸的「申遺熱」不減反增。目前大陸還有一百多個申遺項目,不包括地方政府努力推動但仍未得到中央政府核准的數量。
有學者擔心,許多地方政府將世界文化遺產當成吸引觀光的「搖錢樹」,這些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可能面臨過度的旅遊資源開發,導致景區不堪負荷,反而加速文化遺產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