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外電報導】衝擊泰國的水患逐漸消退,泰國政府日前通過內閣決議,將投入十四億泰銖(約新台幣十四億元),修復全國四十一個府、逾三百座遭水患破壞的古蹟。同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亦派專家前往探勘,決定提供七萬二千美元(約新台幣二百一十六萬元)用於古蹟修復。
泰國文化部部長素坤茉(Sukumol Khunploem)指出,內閣通過決議,將拿十四億中的四千五百萬泰銖,修復一百四十一間佛寺、清真寺與教堂。文化部評估,位於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大城府的三百一十三座文化古蹟中,有一百三十座古蹟可能需要二年才能修復完成,暖武里、巴吞他尼也有古蹟需要修復。這些古蹟浸水造成牆垛或壁畫剝落、發霉現象,甚至有些建築結構受到影響。文化部也計畫挖掘護城河,作為水災的防護屏障。
泰國水患重災區大城府,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為調查評估當地宗教歷史古蹟受災情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派四位來自日本、德國和義大利專家前往大城府,調查評估當地歷史古蹟受災情況,之後將提出報告,指導泰國如何清理和修繕工作,並針對歷史古蹟的長期保護提供建議,特別是如何防患未來可能發生的洪水等問題,並且提供資金助泰國用於古蹟修復。
泰國藝術廳廳長頌素達表示,目前最擔心的是,古蹟周圍長時間滯留的積水已經變質,這些汙水導致黴菌大量繁殖並附著在建築物表面,使建築受損。據統計,僅大城府一處,被洪水淹沒的古蹟和寺廟就多達一百三十處,預計需要六億泰銖的預算才得以恢復原狀。
素坤茉指出,將撥預算修復宋卡府的差勒寺、曼差尼瑪哇寺、乍庭帕寺,另安排一百五十萬銖用於重新製作各寺廟的遊客告示牌;素叻他尼府方面,包括帕翁塔差亞腊瓦勒威寒寺、越隆寺;北大年府的塔頗哇勒威寒寺;博他倫府的遷挽革寺、薩坦猜塔勒寺、越央安寺、通卡儂鑾寺、華德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