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樹德科技大學通識學院舉辦「大家來找碴—中文改錯字」競賽,有人把生氣「勃」發,寫成生氣「脖」發;陳腔「濫調」寫成陳腔「爛掉」,一百四十八人參賽,半數達不到標準,教師對這一代的語文程度很擔憂。副教授黃聖松說:「挽救中文程度,應從小就培養閱讀習慣。」
「大學生國語文程度弱化,已是普遍現象。」樹德科大舉辦「中文改錯比賽」,近二百名學生報名,一百四十八人到考,出題的黃聖松、劉幼嫻等四名老師認為,題目相當生活化,七十分是及格標準,結果一半的學生「不及格」。
副教授黃聖松舉例,常用的成語「一刀二斷」,很多學生以為是砍成兩個「段落」,寫成「一刀兩『段』」。「陳腔濫調」,有人可能受讀音影響,竟寫成「陳腔『爛掉』」;形容植物朝氣蓬勃的「生氣勃發」,有人寫成生氣「脖」發。
「語文能力低落,與閱讀習慣有關。」黃聖松表示,現代人很多都已不看長篇大論的文章,受電子媒體、網路社群「對話型態」的影響,表現在書寫上,文句前後邏輯也沒有縝密關聯,「變得很跳躍」。
他發現,現在大學生寫文章,愛混雜「注音文」,像「你的」就寫成「你ㄉ」。學生不僅易錯用文辭,連標點符號也誤解。像刪節號的作用是「省略原文」,但現在的學生卻用來表達「無可奈何」、「無言」的情緒。
黃聖松表示,由於中文課只上到大一,很多學生的中文程度到高職就打住,有些更弱化到僅國中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