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間百年筆陣-- 建構低碳永續城市:德國經驗

蔣本基(台大環工所教授) |2011.11.30
1540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蔣本基德國在台協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與環保署共同主辦「二○一一台德低碳城市論壇—永續城市發展經驗」,「永續力」巡迴說明會(Sustainability Roadshow)於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分別於宜蘭縣、台中市、新北市、台南市舉辦四場次論壇,並邀請德國漢堡邦城市環境及都市規畫部部長馬斯(Christian Maass)及德國赫森邦環境部氣候變遷處處長徐密爾(Rudiger Schweer),說明漢堡市榮獲今年歐洲綠色城市獎的成功經驗,闡述再生能源興起時代,德國城市如何在低碳策略的框架下發展新的經濟結構及產生新的環境、經濟與社會效益。

兩位演講者說明德國利用創新的研發技術包括:再生能源、零碳製程、電動機車、汽電共生地熱系統及永續建築等;與整合式的能源管理模式包括:水資源管理調適、建築法規、新電力網、綠色交通及清潔生產系統等,達到「低碳永續城市」目標。

會中德國專家亦引用丹麥一九七○年至二○一○年之能源政策地圖,說明一九七○年丹麥政府以能源安全考量、一九八○年則以能源自主考量、一九九○年以汙染防治為主、二○○○年以溫室氣體減量為目標、二○一○年又回到能源安全考量。丹麥發展區域電能及冷熱供需整合能源技術最可貴之經驗為:熱電共生環境與經濟效益最大化,進行既有電廠熱效率最佳化,新設電廠規畫最大燃料投入與操作彈性最大化,導入生質能複合燃料燃燒技術,並發展多元燃料發電鍋爐。

綜合上述,依據本次論壇會議德國之經驗,建議我國政府宜積極推動之策略為:

(一)推廣搖籃到搖籃理念,達成資源永續利用:延續現行引進高級回收再利用與環保科技技術及人才,建立產業生態循環,整合汙染防治產業及環保產業,建設循環型永續生態城鄉施政計畫,並持續推動產品包裝簡易化、鼓勵生產可再利用的消費品、建置綠色消費環境等具體工作項目。

(二)建置能資源資訊平台,健全資源回收體系:解決現階段我國能資源回收,供需面平衡問題,並提供回收物合理通暢之消化管道;藉由資源交流平台之建置,強化供需媒合能力需予以強化;此外,在法規與技術層面亦應予以配合,增加回收物商品化之能力,增加回收動力。

(三)建置區域電能及冷熱能供需整合系統:先以可行性評估整體效益,繼之以公部門率先投入示範;推動分散供電和集中供電與冷能的概念,以既設之火力電廠和垃圾焚化廠以及新設區域能源供應中心為核心,供應鄰近區域的電能、熱能和冷能。

(四)推廣綠色產品,落實綠色認證:依據物質流分析及生命周期評估,針對產品從設計、製造、採購、消費、廢棄等各階段,需將各階段對於環境衝擊、有害物質、碳足跡等相關資訊,提供消費者做為參考;此外,政府亦提供相關認證,以強化綠色產品於市場之競爭力。

(五)建構能資源鏈結,邁向低碳社區:建構「能資源鏈結」以因應「節能減碳」,進而打造「低碳社區」、「綠色農村」及「永續城市」,使其中各產出單位以廢棄物及汙染減量為目標,有效分享資源,如資訊、原物料、水、能源、公共建設及自然資源,提升環境、經濟及社會效益,以達成永續發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