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凱平(安睿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十一月下旬,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舉辦了一場金融服務發展論壇,其中一個主題是理財規畫對消費者的價值,裡面有一項由加拿大理財規畫標準委員會所做的調查報告,值得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加拿大理財規畫標準委員會為了深入認識理財規畫服務對消費者的價值,對將近八千位當地消費者舉行了一項大規模的訪查。調查分數個階段進行,主要是了解有接受過理財規畫服務的人,和沒有接受過理財規畫服務的人,對於理財規畫涵蓋範圍的認知有什麼樣的差異;以及這兩個群體之間,在關於財務的情緒感受上,以及關於財務的健全度及具體執行面上,有些什麼不同。
調查結果顯示,不論有沒有接受過理財規畫服務的人,對於理財規畫服務範圍的認知程度相差並不大。意思是說,即使是沒有接受過理財規畫服務的人,對於理財規畫涵蓋哪些範圍(例如購屋、退休、投資、稅務等等),事實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認知。顯見在現代資訊發達的社會中,大多數人對於理財牽涉的領域都有相當的了解。
但是,兩個不同群體在關於財務的情緒感受以及具體執行上,就呈現出相當大的差異了。在關於財務的感受方面,沒有接受過理財規畫服務的族群,出現「總是感到捉襟見肘」、「不知道如何改善財務問題」、「非常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難以確認自己的目標」這一類感受的比例,明顯高於做過理財規畫的人。
而在財務的健全度和具體執行面上,沒有接受過理財規畫服務的族群,能夠感到自己「正邁向理想的退休生活」、「能夠面對緊急的財務狀況」、「滿意目前的生活方式」、「可以支付子女的高等教育費用」等等狀態的比例,則是遠遠的低於做過理財規畫的族群。
綜合以上調查的內容,大致可以歸納出的結論是,雖然大多數人對於「理財」所指為何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但是如果沒有接受理財規畫顧問的服務,卻很難把理財這件事給做好。這就好像現代人都知道哪些情況該去看醫生,但如果只是知道,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卻不去找醫生,情況終究是無法改善的。身體的保健該找醫療的專業人員,財務的保健同樣也該找理財的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