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雲林訊】雲林縣二十七歲重度智障女子張瓊文(見圖/陳信利)沒有上過音樂課,看不懂樂譜,也不會寫字,但擁有與生俱來的節奏感和音感,從小聽妹妹彈琴,自己也學會彈奏數十首流行歌曲和世界名曲;她常隨啟智協會的義工媽媽義演,為汰換老舊復康巴士募集發票及善款,「我彈琴,你捐發票」,愛心感人。
「協會的復康巴士老了、走不動了,我彈琴給妳聽,妳給我發票,我要給協會買巴士」,鋼琴旁的看板貼著瓊文的請求,她專注地彈著〈小雨〉、〈相思河畔〉、〈菊花台〉、〈夢中的婚禮〉等曲子,感動許多遊客,紛紛捐發票或小額捐款,讓媽媽廖淑敏開心地說:「我以瓊文為榮!」
廖淑敏說,瓊文六個大時被棉被悶住口鼻昏迷,因腦部缺氧造成永久傷害。廖淑敏不得不辭掉美商的高薪工作,一路陪伴女兒成長;個性堅強、樂觀的她,因此獲選全國殘障者傑出母親金慈獎。
「在樂曲中,瓊文總是洋溢著燦爛笑容」,廖淑敏表示,說也奇怪,從小只要妹妹彈鋼琴,瓊文就會靜下來專注地聽。也許是耳濡目染,她十一歲時能用兩隻手指彈出完整曲子,當發現兩隻手指不夠用時,就用三隻手指,後來還能用雙手合奏,迷上了音樂。
下課回家後,瓊文要彈好幾小時鋼琴才肯罷手,不管是民謠、廣告歌曲、流行歌典或世界名曲,只要她常聽,都能彈出來;高難度的樂曲則由妹妹指導,因此常可看到姐妹合奏的歡樂景象。
音樂促進了姐妹情感,妹妹為了更了解姐姐,大學選讀特教系,盼能給她更多關懷。
張瓊文在嘉義啟智學校畢業後,隨著擔任雲林啟智協會教保組長的媽媽到協會當學員,和二十多位日托學員一起做吊飾等手工藝品,或學食品、糖果簡單包裝,義賣籌募協會基金。
雲林啟智協會總幹事曾裕彥說,協會的復康巴士老舊,常在接送學員途中故障,決定汰換,但苦於一百多萬元經費無著,因此常舉辦義賣及募集發票活動,每次瓊文都主動要求參加,令他很感動。
國道三號古坑服務區副理蘇筱楓表示,為協助瓊文早日實現幫協會買復康巴士的心願,每周六、日提供賣場大廳鋼琴給瓊文表演,歡迎民眾踴躍捐發票。雲林縣啟智協會查詢電話:(○五)五五七一三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