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森林 翠綠轉金黃

文芝 |2011.11.26
1620觀看次
字級

台灣山林的秋顏,總是要到初冬後,才看得較為真切,倒是南投縣溪頭森林遊樂區的銀杏林,已逐漸披上金黃彩衣,為充滿綠意的溪頭帶來絢爛顏彩。

銀杏是落葉樹種,枝幹挺直,高大而美麗,是在秋冬季節落葉的植物。扇形葉片具有長柄,每年春夏季節,呈現翡翠深綠色,到了秋末冬初,當天氣轉冷時,綠葉便會轉為漂亮的金黃色。

外披金縷衣 瑰麗活化石

於是,整片銀杏林就像披了一件金縷衣,而波浪齒緣的葉片,像似耀眼的迷你小扇高掛枝頭,偶有陣陣寒風吹來,便隨風飄落到地面,吸引遊人爭相撿拾。到了深冬,葉片逐漸凋落後,只剩下樹幹枝梢,在一年四季中,變化非常明顯。

在中國大陸的城市裏,銀杏是很常見的樹種,四川成都即以它作為「市樹」。在植物學家的眼裡,銀杏是珍貴的「活化石」,尤其在入冬以後,會呈現一片金黃色的瑰麗景象,美不勝收。

樹姿頗有型 悄悄換秋裝

目前,北京市西郊的大覺寺內,即有一棵古老的銀杏,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樹幹的直徑有三尺多,需三、四個人手牽手才能合抱。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雖然並不產銀杏,但因為樹姿太美,不乏中高海拔山區競相種植。現今,在台灣觀賞銀杏的地點,有阿里山慈雲寺、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石桌龍雲農場、新竹雪霸休閒農場、鹿谷大崙山武岫農圃、溪頭森林遊樂區、溪頭孟宗山莊等地。

其中,南投縣鹿谷鄉的溪頭森林遊樂區,是銀杏樹齡最老,樹姿也最美的地方。而在鹿谷與竹山交界處的大崙山武岫農圃,銀杏樹就種植在茶園間,為全台面積規模最大的銀杏森林,是新興的賞銀杏好去處。

聞名海內外的凍頂烏龍茶,為南投縣鹿谷鄉的主要經濟命脈,也是鹿谷的最大產業,已經與鹿谷畫上等號,目前,鹿谷鄉內的烏龍茶產區,以大崙山觀光茶園的面積最大,氣候終年涼爽,四時雲霧縹緲,氣候變化異常,已成為主要景觀特色之一。

取名公孫樹 此樹最長青

大崙山原本為孟宗竹林地,後來因遭受孟宗竹天狗巢病,竹林大量枯萎死亡,已無經濟價值,使得農民紛紛轉作,改種高經濟的烏龍茶,但因觸犯水土保持法,在鹿谷鄉護林協會總幹事鄭孔修先生極力奔走推動下,配合政府推動混合造林政策,全面栽種銀杏樹種,至今栽種銀杏面積已達八十餘公頃,成為全東南亞地區,面積最大的銀杏林區。

號稱為「活化石」的銀杏,為古老的樹種之一,是原產於中國大陸與日本的落葉大喬木。由於銀杏的生長十分緩慢,通常要到九十歲後,才會開花結果,九十歲正好是人類祖孫三代的歲月,因此,有人比喻祖父年輕時種下的銀杏樹苗,要等到孫子長大才能結果,所以,銀杏又被稱為「公孫樹」。

滿目秀如畫 種子能治病

銀杏的樹形挺直,器宇軒昂,著名文人蘇東坡詠讚銀杏:「四壁峰山,滿目潔秀如畫;一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

銀杏的果實有毒,不能隨意食用,可是它的種子(俗稱「白果」),卻滋味甘美,有清痰止咳、溫肺益氣、定喘通經絡的療效。至於扇形長柄的葉子,金黃色中略帶翡翠綠,經過加工處理後,可以製作成標本或精美書籤,非常別致可愛。

在現代工業社會中,人們發現銀杏不但能抗病蟲害,還能在都市有煙霧汙染的環境中生長良好,因此,在歐美、日本等國家的都市裡,常選擇栽植銀杏,作為公路兩旁的行道樹,日本東京更選擇銀杏做為市樹,每到深秋,整座城市美得像一首詩。

希望的使者 生命力超強

由於銀杏的枝幹浴火不死,逢災難會再生,同株樹上能幾代同堂,被視為熱愛生命、活力長壽的象徵。銀杏也充滿康復生命的傳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長崎和廣島遭受原子彈轟炸後,地面上草木不生,唯有銀杏最先冒出芽來,且毫無受輻射影響的變異情形,令人嘖嘖稱奇。正因如此,在日本銀杏被譽為希望的使者,可見銀杏生命力之強,超越原爆核塵。

銀杏的枝葉,會隨四季呈不同顏色變化,林相景色相當美麗,已成為鹿谷鄉觀光景點之一。鹿谷大崙山的銀杏森林,因栽種期間不長,所以,樹勢沒有國外來的茂盛,但現已成為不輸給「阿里山的櫻、信義的梅、奧萬大的楓」之熱門觀光景點,且為亞洲的自然瑰寶。

視野最開闊 遠山展秀麗

大崙山銀杏森林的周圍區域,視野非常遼闊,可環視起伏連綿的鳳凰山,還可近觀山巒環抱的鹿谷鄉全景,視野良好時,還可以遠眺中部各縣市。金黃銀杏在青綠茶園點綴下,更加耀眼,加上青山藍天的襯托,清新空氣和遼闊視野,大崙山的整體景色秀麗,讓到訪的遊客流連忘返。

鹿谷大崙山的銀杏森林,因海拔讓氣候涼爽,山巒層層疊翠,終年雲霧遼繞,天氣變幻莫測,雲海時潮時汐,時而晴空萬里,時而彷彿仙境。白茫茫的山嵐,風起雲湧,如入五里霧中,妙趣無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