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八十八歲高齡的新竹「錦上花歌劇團」團長蔡泗川,每天仍小心擦拭師傅王阿包留給他的百餘年老琵琶,當咿啞彈唱起「孟姜女送寒衣」時,心情仍似十一歲那年,把書包掛到大樹上,跟著師傅上火車的時候。
「錦上花」是新竹市僅存的南管戲團,默默的傳承這項即將失傳的戲曲技藝。蔡泗川念新竹第一公學校三年級時,看到王阿包和王萬福兩兄弟帶領的劇團在公會堂教戲,當場入迷,竟衝動把包著書的大包巾,掛在會堂旁的大樹上,沒告知家人就跟著師傅上火車,展開一場戲夢人生。
當了三年四個月的學徒,蔡泗川因嗓音獨具美聲,先是演女旦角,直到成年後才改演小生,他能夠彈奏多種樂器,如琵琶、大胡、三弦琴、洞簫等,多才多藝,因學習南管身段,腳步斯文細碎,人稱「腳仔洲」。
二十二歲出師之後,因南管高甲戲逐漸式微,他轉入歌仔班「牡丹社」發展。民國四十年與「紅指甲」一起籌組「沈飛山歌劇團」,民國五十年改名為「錦上花歌劇團」,以演出外台古路戲為主,也曾經到台北市永樂町等知名的戲院表演過。
回憶當年,蔡泗川說,日據時代,一般人娛樂少,戲院表演常客滿,男女要分開坐,還設有監視台,日本警察會監視戲碼演出及觀眾秩序;以前演員如果演壞人,入戲的觀眾常會衝上台打演員。直到六十年代電視普及後,民俗戲曲才漸漸沒落。
蔡泗川在汐止、後龍、外埔等成立分團教戲,曾有外國人向他學戲,再傳到夏威夷。在蔡泗川帶領下,「錦上花歌劇團」六十九年參加全省傳統戲曲比賽獲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