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天地 少些藏鏡人 多些史艷文

晴文 |2011.11.22
728觀看次
字級

某科技大學學生為了期中報告,寄送電子郵件要求詩人侯吉諒提供五年前發表於《聯合報》副刊新詩「書法」的創作背景及解析,因未具名而被詩人批評欠缺「網路禮儀」,校長寫信致歉,並表示將加強網路禮儀教育,這引發國人討論。

有人認為學生很上進,捨棄草率上網搜尋剪貼的捷徑,鼓起勇氣向原作者請益的作法,應給予肯定,有人則認為,學生應先做足其他查詢途徑的必要功課,不能像網路詢問方式尋求解答;討論雖多,但大部分論述都圍繞在該不該直接要求詩人提供資料,模糊了「網路禮儀」焦點。

雲端時代的網路平台,不只是各種知識和資訊的大藏寶庫,也是意見表達及溝通的重要橋梁,但因存取雙方隱身在雲端,高來高去沒有正面接觸壓力,無形中不僅膽子愈變愈大,用語愈來愈辛辣,就連人際間最基本的禮儀也「簡省」,看似雷電交加的熱絡表象,卻包覆著冷漠無情,值得大家省思。

網路「失禮」行為不勝枚舉,例如捏造事實妨害他人名譽、盜用侵害他人著作權、個人恩怨的攻擊謾罵、恣意發布私領域道德瑕疵,還有假藉言論自由名義,以低俗不雅的字眼,批判時政或辱罵政府官員,更是屢見不鮮,社會亂源莫此為甚。

品德是一切教育和待人處事的根本,而符合時宜的禮儀是品德養成的基礎,因此,除由政府加強倡導外,使用網路或媒體的大眾,也應自律地發起禮儀運動,惟有少些自私獨斷的藏鏡人,多些光明磊落的史艷文,才能建構優質和諧的網路天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