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財經版面常談政府力挺的「兩兆雙星」產業,如何變成「兩兆傷心」及「四大慘業」,有媒體替台灣人民算了一點帳,指稱這些產業已賠掉了九座101,虧損超過兩千億元,但政府不能不出手相救,萬一這些公司倒了,連聯貸的官股銀行都損失慘重。
說來好笑,金融主管單位在歐美爆發金融、債務危機時,數次拍胸脯保證,台灣的銀行曝險部位極低,是的,台灣的銀行在歐債美國次級貸款等投資曝險部位是不高,但在台灣的兩兆雙星產業卻虧損累累。
日前以華南銀行為首的銀行團,便明確地表示要幫「力晶」的債務解套,以處分P3廠為前提,為力晶進行全套的債權重組配套規畫,債權重組將以債權餘額範疇內的「借新還舊」聯貸案模式進行,規模將達兩百億元。
可是,一樣欠債兩樣情,數年前台灣爆發雙卡風暴時,全台灣四十萬卡奴求助無門,債權銀行一家比一家狠,堅持年利率不能動,甚至把債權賣給民間討債公司,後來因民怨實在太大,司法系統也看不下去,才有立委協調,幫助卡奴和銀行債務協商。
不過,卡奴欠的錢太少了,不像政府扶持的產業,動輒可欠一家銀行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銀行無法將追不回的錢認列虧損打消,只好主動幫債務單位想解套辦法,但銀行對欠太少錢的人,一點都不手軟,想協商沒門,不還錢就查封你資產,拍賣你房子(銀拍屋)。
同樣是欠銀行錢,大財團有銀行主動幫忙想還錢的辨法,民眾就只能自求多福,說這是自由資本市場,那還真是一個資本主義各自表述,而且是銀行自己說了算。
四十萬卡奴,如今只有少數成功獲得債務協商,或能破產重生,其他人還繼續為了數十萬到數百萬元不等債務,困於無望的人生,甚至間接成為社會動盪的因子。
台灣的銀行真該學學尤努斯的鄉村銀行,別只會對大財團有善意,要多從正面肯定人性的心理切入,選擇相信這些小額貸款的借款人,與他們一起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還款方式,更別說不少銀行早年靠小額貸款的利息已賺很多了,何不高抬貴手,放卡奴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