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圈圈
不帶錢並非不花錢,只是換了個方式解決旅遊的經費問題。在台環島時旅途困難,巧遇來台旅遊的日本單車客慎一,車友在台灣互助同行,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我發現,突破所有障礙的相同點就是一顆追夢的心。
我不會說日語,慎一的中文也好不到哪去。兩個異鄉的遊客如果碰到英文無法溝通的情形,就改用肢體語言交談,雙方都不能理解的事物,就改成寫漢字或畫圖的方式來表達意見。
舉個例子來說,從小到大,我也沒學過這個「泛舟」的英文單字,該怎麼讓他了解呢?很簡單,我先在胸前擺動右手,並告訴他這個波浪起伏的動作代表「river」,緊接著右手和左手移往身體兩側,比出握拳抓住木漿的動作,馬步微蹲的瞬間將雙腳後移,手腳與上半身則同時協力上下左右搖晃,而且臉部的表情還要跟用力控制方向的四肢連線,共同融入驚濤駭浪的湍急水流之中。
然後他露出了如同中了頭彩般的笑容在紙上寫著漢字—伐舟。賓果!看來我們兩個人應該可以溝通。我簡單地向慎一解說這趟不帶錢單車環島之旅,並且提出剛才腦袋瓜子裡想到的計畫。「天祥是我的折返點,下午我們可以一起到白揚步道賞景,然後往南同行,到秀姑巒溪體驗驚險刺激的泛舟。」
慎一也覺得這是個好主意。我們約定如果途中有任何問題就大聲喊著對方的名字,以下是出發前的試音。
「Cheng Cheng!」他很堅持要喊我的中文名字。我也跟著大聲喊出他的日本名字,「Shinichi!」
我們騎著單車到白揚步道的入口報到,在隧道口旁的工頭特別將管制車輛的護欄拔起來,讓鐵馬也能順利到裡面參觀。將小黑前後的車燈打開之後,兩個人就小心翼翼地通過這個大約三百多公尺的隧道。
騎著單車在蜿蜒的小徑上欣賞美景,有種意想不到的悠閒,尤其是能夠與不期而遇的同好分享踩在踏板上的愜意,不禁令人忘情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