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在國科會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支持下,台灣海洋大學研發設計完成全國首部「全沒水式潮流發電機組」,為我國開發海洋能源跨出重要一步,未來可發展為新一代綠色能源。
海大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教授柯永澤表示,根據台大等研究推估,台灣黑潮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為零,海水運輸量每秒約-二千萬立方公尺,估計每秒可以有六十億千瓦發電容量,台灣的每秒尖峰負電量則為四千萬千瓦,可見潮流發電的潛力。只要能擷取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潮流發電量,就足以提供大部分用電量。
柯永澤說,海大研發的「全沒水式潮流發電機組」若達每秒三公尺流速,實際發電功率約為一千八百瓦,雖仍未達經濟效益,但未來有機會提升到三千瓦的發電功率,前景可期。
海大海洋環境資源系教授蔡政翰透露,富貴角、澎湖、台灣南端及東部黑潮是台灣潮流發電的潛能區域,其中又以流經東部外海的黑潮最具開發價值。
但海洋畢竟和陸地不同,發展潮流發電,須面對低能量密度、水深、水密、颱風波浪、鏽蝕與生物附著、環境生能、輸電工程等必須克服的問題。柯永澤建議政府,結合國內學界及工業界,組成一個研發平台,共同解決這些問題,讓符合經濟效益的潮流發電早日成真,為我國供電體系提供更多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