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國際多項研究提供民眾參考,希望能避免糖尿病糾纏之苦。包括第一型、第二型都有因應改善之道。
最新研究顯示,喝牛奶或許有助於預防第二型糖尿病,定期攝食乳製品,能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達百分之六十。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表示,關鍵成分是存於牛乳、乳酪、酸乳和奶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反式棕櫚烯酸」,它能對抗第二型糖尿病。
研究人員追蹤逾三千七百名參與對象長達二十年後,量測他們的血糖、胰島素和各種脂肪酸的濃度,發現反式棕櫚烯酸濃度最高者,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約六成。
先前的研究也顯示,飲食中富含乳製品,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及相關代謝異常的風險較低。
二○○九年針對三百二十四項有關牛乳攝取與健康效應研究的評估結果顯示,攝食牛乳的益處凌駕任何可能危險,可降低常見疾病死亡風險達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其中若干研究更顯示,每天僅喝約一百九十毫升就見效。
負責這項研究的莫札法里恩說:「我們懷疑,是否在乳脂肪中天然存在的這種反式脂肪酸,可能會部分模仿順式棕櫚烯酸的正常生物學角色。」人體能自行製造順式棕櫚烯酸。
中年患糖尿病 短命6年
另一項由二十五國二百五十多位科學家研究的結果顯示,中年罹糖尿病,壽命平均減短六年。
第二型糖尿病和中年發福有關。科學家已知糖尿病會導致心臟病和中風機率增一倍,最新發現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感染和精神障礙的機率較高。
「新興風險因子合作組織」的研究人員,分析八十二萬九百位接受十年追蹤民眾資料,發現即使把年齡、性別、肥胖和抽菸等其他風險因子列入考量,糖尿病患者死於數種常見癌症、感染、精神障礙、肝病、消化系統疾病、腎臟病和肺病的機率也較高。
糖尿病患者平均壽命縮短,約百分之六十可歸因於血管相關疾病,如心臟病和中風。只有少數和肥胖、血壓、血脂含量高等常和糖尿病同時存在的因素有關。
密集治療 腎病風險減半
美國研究人員根據一九八○年代以來一群糖尿病患的追蹤研究指出,針對第一型糖尿病進行早期積極治療,可將腎臟疾病風險減半。
這篇研究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強調剛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必須讓血糖濃度保持接近正常值。
研究者追蹤超過一千四百名當時為第一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發現接受密集治療、每天至少注射三劑胰島素或使用胰島素幫浦的患者,數十年後罹患腎臟疾病的機率,比接受標準治療的患者少一半。
第一型糖尿病又稱幼年型糖尿病,較第二型糖尿病少見。後者與肥胖、缺乏運動有關。學者指出,這項發現僅適用於第一型糖尿病患。
小檔案 世界糖尿病日
十一月十四日是加拿大科學家班廷的生日,他於一九二三年發現胰島素,因此獲諾貝爾醫學獎。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為喚起全球對糖尿病的關注設定每年十一月十四日為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名列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五位,患者人數持續增加中。糖尿病屬於全身血管病變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合併症又多,如何防治,是目前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