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稱華爾街金融巨富為「肥貓」,而肥貓在歐巴馬執政三年期間卻愈養愈肥,大到不能倒的銀行規模繼續增加,和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攀高的困境,形成強烈對比。
據密西根大學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擁有資產超過一千億美元的美國大型銀行規模,較金融風暴前增加百分之十。
二○○八年美國銀行業透過併購與政府支助紓困,規模和盈利都再創新高,美國銀行、花旗銀行與富國銀行等大型機構,今年上半年盈利高達三百四十億美元,半年內就達到二○○七年整年的紀錄,再創歷史新高。
投資銀行在低利率與美國政府補貼的政策下,賺得更多。根據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的資料,華爾街投資銀行在歐巴馬執政前兩年半的盈利為八百三十億美元,比小布希主政八年期間的七百七十億還要多。
銀行獲利再創新高,華爾街肥貓荷包滿滿,去年華爾街分紅二百零八億美元給銀行從業人員;在紐約市,銀行業年薪增加百分之十六點一,從業員平均年薪為三十六萬一千三百美元,超過紐約市一般民眾收入的五倍。
這樣的結果和歐巴馬口口聲聲說同情「占領華爾街」運動,與了解美國民眾的不滿,形成諷刺的對照。路易斯安那大學副教授威爾遜向《華盛頓郵報》表示,「聯邦準備理事會直接向銀行體系挹注數兆美元,使得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不但沒有倒閉的風險,還大賺一筆」。
聯準會在金融風暴前後以七千億美元搶救華爾街銀行,其後持續以低利率注資,這些以美國納稅人的金錢向金融業輸血,原本目的是促成銀行為工商業提供貸款,推動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不過納稅人的金錢一如外界預期,流入金融市場炒作。
密西根大學財務教授杜秦對《華盛頓郵報》說,「如果政府注資的目的是為增加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部分資金必須限制使用在信用支出,不過企業融資向來不是銀行界獲利的重心。」
杜秦的研究報告顯示,獲得美國政府援助的銀行回報率接近百分之十,借貸給中小企業,不可能有如此的回報。
華爾街賺錢成了全民公敵,國會與白宮對經濟成長緩慢與失業率高居不下,交相指責,但在歐巴馬執政下,華爾街繼續欣欣向榮卻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