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北台灣媽祖文化節昨天揭開序幕,來自九縣市逾二十座宮廟媽祖鑾駕在儀仗隊、聖號旗引領下,穿過北門,沿著延平南路、中山堂廣場邊、永綏街、沅陵街、重慶南路一段走到位於襄陽路的清代台北府天后宮舊址,即現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沿途吸引許多民眾圍觀。
隊伍間除神將、哨角隊等祀典古禮外,還穿插醒獅團、跳鼓陣、十二婆姐、電音三太子等常見的民間遊藝陣頭。研究台灣漢人傳統宗教民俗藝術的謝宗榮表示,整個隊伍包括象徵排場與地位的儀仗香陣,千里眼、順風耳等神將與十二婆姐則具宗教意涵;諸如素蘭出嫁陣、八音團等陣頭則負責表演、炒熱氣氛,讓隊伍更「好看」。
謝宗榮說,媽祖踩街、遶境主要意涵是驅趕鬼魅與疾病,巡視境內人民狀況,並祝禱「閤境平安」,傳統遶境隊伍會沿路放鞭炮,嚇走鬼魅,且火藥也有消毒功用,但北市為提倡環保,取消這項習俗。
祈福踩街隊伍抵達國立台灣博物館廣場後,以古禮祀宴,舉行紀念儀式,恭迎「金面媽祖」返回台北城。下午,媽祖啟程前往台灣省城隍廟,接受信徒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