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臉譜史蒂芬‧史匹柏的光與影

李碧華/整理報導 |2011.10.29
675觀看次
字級

從《第三類接觸》到《慕尼黑》,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不止一次被尊稱為電影的救世主。一個多廳戲院的實地調查發現,他是唯一一個大家都認識的導演,史上最賣座十二部電影中,有四部是史匹柏所執導。

這位留著鬍子、戴眼鏡的美國猶太人導演廣泛地拼貼與引用好萊塢經典、歐洲藝術電影以及他自己的作品。這種遊戲趣味被頌讚為後現代主義,電影特色確實可以取悅影迷。

他認為,找出典故來源所產生的愉悅,提醒觀眾這部電影正在被觀賞,似乎與被動性與逃避主義的簡單概念並不相容。相反地,無論觀眾沒注意到這些典故,或是意識到這些典故,都可以享受自己的電影。這再度顯示觀影愉悅不只一種,史匹柏電影的魅力比那些說他操控大眾的斷言要來得更複雜。

史匹柏作品的另一特色是特殊的打光風格:「朦朧的影像……背光強烈,與微弱的補光成對比。」 光束看起來像是電影放映機的光束,它把電影裝置銘刻在底片上。 在許多電影片段中,都用了象徵攝影機、銀幕、放映機、觀眾與電影的隱喻來呈現。

史匹柏電影的感染力,很多都與反覆出現的敘事結構有關,重點是家庭的分離最終總會團圓,或得到精神上的替代品。透過此願望實現的主題,再加上電影暗示與象徵性的打光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