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竹縣訊】「人的內心區塊是一體兩面,要學會看到自己的能量。」曾因原生家庭影響而煩惱痛苦的程振文,在作畫過程中漸漸找到自己,不僅思維豁然開朗,也學會接受自己,他走過辛苦歷程,鼓勵學生在藝術創作中「找自己」。即日起至十一月十三日在新竹縣美術館展出「程振文師生作品展」,每幅畫都有動人故事。
七十四歲老翁邱創霖的獨子邱重欽,是位曾在大專任教的管理學博士,兩年前罹病過世,家裡氣氛陷入愁雲慘霧。邱創霖表示,兒子向程振文學習油畫多年,兒子創作時,他會倒杯酒坐在兒子身邊陪伴,父子倆從政治、時事聊到人生觀,失去無話不談的兒子,對他打擊很大。
失去愛子後,每當邱創霖看到兒子留下的畫具,常睹物思人,在程振文鼓勵下,他拾起兒子遺下的畫具,藉由作畫來療傷止痛,「感覺他還陪在我身邊」,而且擅長書法的邱創霖,創作也可見書法線條。
學員邱碧容曾因與孩子的關係出現問題,而痛苦不安,直到看見程振文的作品〈母愛〉,引發學畫的動機,找到情緒的出口。
在邱碧容創作出現瓶頸時,程振文告訴她,要讓自己的「框架鬆一點」,就會有所突破。不過邱碧容也笑說,老師會從作畫方式解讀一個人內心,所以她有一陣子很怕讓老師改畫。
展覽現場唯一的雕塑作品,是來自台灣藝術大學畢業生楊博尹之手,以堆疊木塊、鐵塊,打造飛翔的意念,作品充滿張力。
程振文回憶,當初向他學畫的楊博尹是個成績不佳的少年,發現他隨手折出的鐵絲,充滿美感,鼓勵他朝創作路線發展。楊博尹不但順利考上藝術大學,還獲得今年新竹美展立體類優選。
「美在生活中。」指導近三十位學生的程振文認為,美是透過經驗累積,每個人生長環境不同,對美的認知有所差異,不少學員以花為主題創作,表現手法卻不盡相同,他鼓勵學生跳脫傳統框架,開創自己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