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使三乘「聲聞、緣覺、菩薩」都歸入一乘佛果。所以《法華經》引導三乘進入佛果,證入佛的果位,又稱「導三歸一」。引導三乘歸入一乘,這是佛陀出世的本懷。
因《法華經》所引導的聲聞、緣覺、菩薩,都是證得果位的人,對〈方便品〉中十如是「略開三顯一」而言,這是「廣開三顯一」。從下面經文,可窺見其義:
1.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之。
2.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
3.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4.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5.舍利弗!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上述經文,無非說明:
第一:揭露佛於劫濁等五濁熾盛時,出於此世,對五濁眾生一一加以觀察,以方便力,將一佛乘,分別而說成聲聞、緣覺、菩薩三乘。
第二:表明諸佛如來只教化菩薩,不知佛陀這種用心者,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第三:警戒比丘、比丘尼中,自以為已成就阿羅漢,是最後覺悟的解脫,而不想成佛,又不求佛道者是增上慢人。
第四:明示諸佛如來的話,絕不虛妄,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沒有所謂二乘、或三乘。
簡單的說,佛陀出世世間的本懷,即是引導眾生進入一佛乘,而聲聞、緣覺、菩薩的教化,乃是佛所施設的方便。但教化菩薩,乃成佛前之因位,意謂人人皆能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