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台灣失眠、憂鬱人口多,但想在社區找精神科診所診療可不容易。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統計發現,受限健保醫療費用成長,全台精神科診所不夠普及、醫療可近性不足,包括台北市內湖區、新北市蘆洲區都只有一家精神科診所,新北市二十九個區有十五區完全沒精神科醫師,普及率只有歐美三分之一。
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昨天成立,全台二百三十五間精神科診所、近三百位醫師大歎患者難上門,因不知精神科診所從何找起。
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陳炯鳴表示,七年前台灣只有四十間精神科診所,雖然到現在快速成長超過五倍,但對全台灣二千一百萬人口仍不夠普及,醫界預估國內失眠人口至少三百萬人,輕度憂鬱人口比例約百分之二十、重度憂鬱也有百分之五至八,這些患者往往需要住處附近有精神科診所。
精神科醫師無法到社區開業,陳炯鳴認為健保總額預算制度是主因,限制各科或單一診所成長的「鍋蓋」不掀、不改,目前國內精神科診所申報費用,僅占健保基層醫療的百分之二,落後歐美先進國家百分之六。
患者往大醫院集中的結果,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院長陳豐偉說,一般診所一天平均看二、三十個患者,但大醫院稍有名氣的醫師,一天五、六十人跑不掉,甚至上百人,患者連跟醫師多聊幾句都沒時間。
陳豐偉強調,精神科診治不用特殊儀器、免抽血檢查,對於失眠、焦慮、憂鬱、網路成癮、自律神經失調等輕症患者,到診所就醫不但方便,還可省去醫學中心動輒四、五百元的掛號費和部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