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彰化訊】員林百果山區有「校中有寺、寺中有校」的奇景。「沒有開林寺就沒有明湖國小」,教務主任陳銘修說,六十年前,開林寺無償提供房舍和土地興學,每學年還提供三萬元給學校做教學設備金,「給地又給錢,開林寺應該是全台唯一」。
員林鎮四十三個里、九所國小,明湖國小位在百果山湖水坑,是員林「最高」學府,學區只有湖水里,是唯一的「一里一校」,全台少見;全校學生最多時曾有四百多人,如今僅五十三名。
開林寺創建於清乾隆初年(一七三六年),奉祀釋迦牟尼、文殊、普賢三寶佛,最早是土塊厝,咸豐七年、民國六十八年兩度重建。
當地耆老吳在平說,湖水里以前是青山國小的學區,學生走路上學至少一小時,十分不便。民國四十年,當時的縣長陳錫卿下鄉巡視,里長黃榮遷力爭設校,陳錫卿答應先成立分班,讓低年級學童就近讀書。
開林寺主委吳春景說,當地找不到平坦廣闊的校地,由開林寺提供三間竹管仔厝,做分班校舍,後來學生日增,寺方再提供廟地,讓縣府陸續增建九間教室,廟埕也與學校共用。民國四十五年暑假,開林寺同意廟地四周築起圍牆、興建校門,正式成立明湖國小,形成「校中有寺,寺中有校」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