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品詩16 】 杜潘芳格的〈紙人〉

喬林 |2011.10.17
2613觀看次
字級

地上到處是

紙人

秋風一吹

搖來晃去。



我不是紙人

因為

我——

我的身軀是器皿

我的心就是神殿。

我的腦袋充滿了天賜恩惠。



紙人充塞的世界

我尋找著

像我一樣的

真人。

——選自《混聲合唱–「笠」詩選》,文學台灣雜誌社出版

詩人

杜潘芳格(1927-)台北女高畢業,這在當時是高學歷,可知其家境有一定的知識與經濟水準。出生新竹新埔望族,父親留日學法律,家裡購置有甚多世界名家文學、哲學著作,故她少小時便已攬讀親近,本也擬留學日本,因逢二次大戰而作罷。十五、六歲便開始以日文創作詩、散文和小說,寫作從日文轉跑道到華文是「跨越語言的一代」,日文的寫作的語言突然被噤聲,重新學習變換發聲、口型,一個字一個字的模仿把異樣的語言說出來,對於喜歡寫作的人來說,那是一段痛苦而艱辛的過程。已出版有日文詩集一冊及華文詩文合集、詩集近十冊。

杜潘芳格是一位難得的深具社會性而少女性書寫的女詩人,她揭露當下社會現實的乖謬、追問人類的生存意義,以及對當下國家與民主的真實性而憂心焦慮。

自十五世紀始,拉丁美洲即被西方國家所殖民統治,殖民國強奪被殖民國的農民耕地,圈地為莊園,進而將當地農民易身分為田莊主人的農奴,刻薄而嚴厲的剝削農奴的自由與所得,隨之配套是天主教跟進進駐被殖民國的人心,教化被殖民者要溫順的承受被壓搾的受苦生活,以之換取來生可上天堂。

時至十九世紀中葉,教會教士們開始反省,教會不應該變成殖民者的工具,至美的天堂不該全部寄託在死後的境地,當下可以實現的就應該爭取。此一觀念為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所重視,一九六五年九月在其召開的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結語,便鼓勵教會關注社會公義。此對在拉丁美洲教士們所發起的重新詮釋聖經、「解放——從壓迫及社會不義之中解放出來」的《解放神學》運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力。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大衍生教系,而在台灣諸基督教派中,長老教會可能是承襲《解放神學》教義最為顯著者。杜潘芳格是一知識分子型的虔誠基督教徒,筆者不知其屬哪一教派,當她對「解放神學」必有一定的瞭解,故其能跨越主婦型的視域界限,而擔當起完整的詩人角色,面向社會、國家、政治現實的關懷。

品詩

寫於一九七○年的「紙人」一詩,「紙」是人的身體形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身體社會學開始成為許多社會學家及哲學家關注的焦點;身體不僅僅是一種肉體,它有著多維度、多層次的現象,美國身體社會學家約翰‧奧尼爾就把身體區分出五種:世界身體、社會身體、政治身體、消費身體、醫學身體。唯在當今的後工業時代,「人類似乎已經變成了某種配戴著假肢的上帝。」(弗洛伊德語),配戴上所有輔助器官之後,他的確顯得得意忘形,在資本主義以及流行時尚消費的社會裡,大部分的人把身體界定為商業或者謀生的純粹勞動力,一件極為馴良的工具,以致忘卻了另有的世界的、社會的、政治的等思想性的身體層次。

以對消費、休閒和事業的追求來換取對世界、政治的冷淡以及對公共社會的不介入主義,同時在消費文化發展的社會政治背景裡,身體成了消費力的載體,可見的肉體外表維繫著個人身分及地位。在此倡導下,人只知積累外表肉身的身體資本,而清空了身體在基督教傳統理念下,作為原罪的容器。因此人的身體體現,是單層次的身體、無意涵的身體,甚至是薄薄的一張「紙」。

因此,作者在第一節感嘆「地上到處是/紙人/秋風一吹/搖來晃去。」這如是法國哲學家德勒玆和瓜達里的眼中人的身體,已經轉為難以把握的「沒有器官的身體」,因此「秋風一吹/搖來晃去」,主體的「去中心化」過程己經走到了極致。

第二節作者慶幸「因為/我一一/我的身軀是器皿/我的心就是神殿。/我的腦袋充滿了天賜恩惠。」因信奉耶穌的關係,而保有自己的主體,沒有「去中心化」,故「我不是紙人」。

第三節「紙人充塞的世界/我尋找著/像我一樣的/真人。」作者著急的關心現今世上充塞失去身體感覺的人,其「漸趨消散的身體」(德勒玆語),已失去人的形象之應為「真人」的憂心與焦慮。(本專欄每星期一登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