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諾拉是一位虔誠的猶太教徒,而男主角荷西是一位無神論者。諾拉為了愛,她精心計畫著一場死亡。
諾拉死了,她全都準備好了。她的家裡打掃得一絲不茍,她煮了咖啡,她整理好了冰箱,她鎖好了私人物品,她靜靜地躺在床上等待大家回來陪伴她。
「愛」的計畫
電影從女主角諾拉的冷凍肉品宅配,送到對街的前夫荷西家開始,這是一部探討愛與信仰的家庭故事。
諾拉是一個長期為精神疾病所苦的人,多次嘗試著自殺。而前夫荷西年輕時與諾拉相識相戀,從最初的接納到失去耐心,最後害怕與諾拉相處,即使諾拉一次一次用自殺來乞求他的陪伴。
不過這次,諾拉成功了,諾拉在死前精心設計一個計畫,逼得連下定決心不再理她的荷西,都必須慎重地幫她處理喪事。她精巧的計畫,包括利用她的兒子與荷西在宗教上的矛盾,彼此或隱或顯地爭辯怎麼處理好她的喪事,好讓荷西走不開。諾拉希望透過她的死亡,能讓家人團聚。
趁著兒子還沒從外地趕回來,荷西另外找了一家基督教禮儀公司希望簡單了事。當初荷西去找禮儀公司的時候可是理直氣壯,但事情卻拖到兒子回來了,還沒把諾拉的屍體送出家門,還得面對禮儀公司的傳單被兒子發現。
荷西的無神論和身旁的親人不斷起衝突。荷西甚至故意問來幫忙諾拉喪禮的人,世上有沒有神、以及在逾越節前夕捧著pizza,到處問人要不要吃。
小小整潔的房子,本來是一個獨居女人的住所,頓時卻因為信仰的問題而使氣氛變得有些尷尬。諾拉是拋下了一切,但是她希望事情能按照她的計畫圓滿。當荷西陷入了信仰上被迫的窘境、兒子為了未來職業存續問題而焦頭爛額時,諾拉好像成為這個空間裡最自由的人。
「愛」的代價
影片中有兩幕戲令我印象深刻。有一幕是荷西走到對街諾拉的住處,因為他發現走廊上有一盞沒關的檯燈,而盡頭是諾拉房間半掩的門,門縫裡可以看到另一盞也沒關的燈。
當荷西推進那扇不願推開的門時,他終於發現諾拉自殺的事實。這是諾拉特別安排的計畫。諾拉用冷凍肉品把荷西騙到她家,還用沒關的檯燈引誘荷西進去她的房間。電影從這裡展開這一對夫妻相互僵持、糾纏的生命情感。
另一幕,是諾拉的一個姊妹淘,她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要幫忙諾拉煮逾越節的晚餐。她是一位視力不佳但聽力很靈敏的老太太。當她趕來諾拉住處時,所有人都嚇到了,不知道該怎麼告訴她諾拉已死的消息,這個任務,導演交給了荷西。
鏡頭上兩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手相互握者,老太太用摸的就認出他是荷西,並驚訝:怎麼荷西也來諾拉家了。她反覆地問著諾拉人在哪裡,而荷西卻不說話,只是一直握著她的手,直到她滿臉驚喜變得詫異失望,吐出一句台詞:「既然她試了那麼多次,表示這真的就是她想要的吧!」
諾拉想要解決自己的孤單、情感問題的包袱,她選擇了「自殺」。只是這樣的一份情感,需要用自殺才能獲得嗎?這樣的代價,有些令人難過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