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泰國發生半世紀來最嚴重的水患,眾多稻田與輾米廠遭淹沒,而第二大出口國越南將有逾五十萬公噸的稻米出口無法履約,今年的全球米價勢必向上擠壓。至於國內,雖然今年安全存量超高,但公糧收購價格提高,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消費者需體認「高糧價時代已經來臨」。
國際稻米研究協會的資深經濟學家摩漢第十二日在新德里說,泰國水患可能重創五百萬公噸的稻作,而菲律賓的颱風與柬埔寨的水災,也使稻米產量更形萎縮。
他說,九月一日起的本年度全球白米產量可能低至四點五五億公噸,低於上月預估的四點六億公噸。「到今年底、明年初時,市場將出現供需失衡現象,氣候問題可能帶來米價的大幅波動。」
泰國第四大白米出口商CP貿易公司執行長勞摩拉豐說,政府提高收購價格與水患帶來農作損害,可能導致泰國白米價格從目前的每公噸六百一十九美元飆升百分之二十一,攀到七百五十美元的水準。交易商表示,泰國各地的河水高漲阻撓平底駁船的行動,港口內的船舶也因大雨滂沱而無法裝載貨物,至少已有三十萬公噸的白米出口遭延擱。
泰國本應自十月初開始收成稻作,大雨連綿已促使政府將主要稻作的產量,從二千五百萬公噸下修至二千一百萬公噸。
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因庫存單薄與需求高漲導致國內稻米價格飆到三年多來的高峰,許多出口商無力在國內收購足夠的白米,今年可能會有多達五十二萬公噸的白米無法履約出貨,約占今年七百五十萬公噸預估出口量的百分之七。
對於國際糧價預期攀新高,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台灣的稻米安全存糧超過六十萬公噸,是近五年來庫存量最多的一年,且正值二期稻作收成期,國際糧價攀升對國內米價影響有限。
但今年公糧收購價格每公斤提高三元,二期稻作又補貼包裝、堆疊費用每公斤二元,同樣拉抬市售白米價格,糧商表示,到年底前白米零售價每公斤漲破四十元,「一點都不為過」。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消費者需體認「高糧價時代已經來臨」。但若有不正常的價格波動,農糧署會釋出公糧平抑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