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看簷蛛結網低,無端妨礙小蟲飛。蜻蜓倒掛蜂兒窘,催喚山童為解
圍。
—宋范大成詩
畫中,一位雅士悠閒地在屋外對著青山曠野,品茗賞景。他偶一抬頭,見到屋簷下的蛛網捕著了飛翔中的蜻蜓和蜜蜂兒,牠們不斷想掙脫,但不可得。
小小生物,無端被困,正做生死掙扎,且命在旦夕,這位雅士,一時慈悲心起,想出手相救,怎奈蛛網高懸,他伸長手臂仍是難及,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擔心蜘蛛很快要對蜻蜓和蜜蜂下毒手,於是情急之下,大聲疾呼山上的孩童,命他取來竹竿,為小生物解圍。
這是一個簡單而又動人的故事。聽了這故事,有人會覺得這位雅士解救蛛網上被困生物的舉動忒無聊,因為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是不變的真理,若是見到這種景象就要加以援救,那天底下可有忙不完的事了。
但是慈悲心的顯現就是從這小處著眼,有小悲心才有大悲心。若無視於眼前小生物的即將死亡,將來也可能對大的災難無動於衷。若人們覺得弱肉強食是應該的、是正常的,那對獅子、老虎等猛獸傷及人類,為何會如此憤慨而欲將其繩之以法,甚至趕盡殺絕呢!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於生活中自然生起,這是一種美,一種善,一種慈悲,令人感動,令人心地柔軟,令人謙虛。這種生活中的美善和心情上的美善,也是文學情境,可入詩,亦可入畫。
這首宋朝范大成所寫的護生詩,經過弘一法師那細緻的書法詮釋,豐子愷那既寫實又空靈及具有無限想像空間的漫畫表現,真是叫人百讀不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