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經典】到德弗乍克家作客

高嵩明 |2011.09.30
1076觀看次
字級

手中握著開往普利布蘭礦城邊維蘇卡村的車票,德弗乍克孫子所寄來的邀請函,一再地提醒自己「這不是在作夢,我真的要去德弗乍克家當貴賓了!」

德弗乍克孫德弗乍克三世,於2006年獲悉筆者因熱心推廣捷克文化與音樂而榮獲捷克國家之友獎的消息後,主動來函邀請我前往他們家拜訪。這真的像是夢境中的遭遇啊!從小我們對德弗乍克音樂的接觸可謂不少,卻怎麼樣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能夠親臨造訪這位偉大音樂家的故居和他的後代子孫!

兩座德弗乍克紀念館

德弗乍克1841年出生在波西米亞一個名叫內拉霍傑伏斯緊鄰著伏拉塔瓦河的小村莊,距離首都布拉格北方大約三十公里左右。目前德弗乍克出生故居已改修成一座紀念館供人參觀,館內陳列了一些他生前的相關文物;但是在維蘇卡村還有另一座德弗乍克故居紀念館,收藏了更多的文物,更值得愛樂者和喜歡深度文化之旅的朋友們前往。

德弗乍克在1884年受邀訪問英國並且親自在倫敦指揮了他的第六號交響曲和《聖母悼歌》等作品,獲得空前的好評,更獲選為愛樂協會的榮譽會員,聲譽和收入都扶搖直上,於是在波希米亞的維蘇卡村購置了兩棟別墅,實現他多年的願望。一棟是用來招待訪客和舉辦室內演奏會,另外一棟命名為「魯莎卡之屋」,那才是德弗乍克一家人日常生活起居和他創作的地方。

德弗乍克三世先開車帶我前往已經修繕完畢,於1994年對外開放參觀的德弗乍克紀念館。館內包含了一座演奏廳,以及多媒體播放室,樓上則陳列展示德弗乍克許多有名歌劇的舞台設計以及戲服道具等等。

別有洞天,魯莎卡之屋

接著我們再前往「魯莎卡之屋」,因是家族私人產業,本不對外開放的。他把我當作貴賓招待,我才得以成為第一位進入德弗乍克故居一窺堂奧的台灣人,一想到這裡,思緒不免激動了起來!

屋內的陳設還完全保持著德弗乍克當年在此生活的樣貌。二樓有德弗乍克的鋼琴、書桌和床舖,他就是在這個房間的書桌上,前後林林總總地創作了d小調第7號交響曲、G大調第8號交響曲、《我的故鄉》、《在自然中》、《狂歡節》等序曲、《白晝魔女》、《金紡車》、《英雄之歌》等交響詩,以及最著名的歌劇《魯莎卡》。

老先生示意我可以碰觸他祖父的個人用品,於是我拿起了德弗乍克使用過的鵝毛筆,手竟然不自覺地顫抖了起來!另外,他指著牆上一幅布拉姆斯的簽名照片,是當年布拉姆斯親自送給德弗乍克的紀念品,見證了兩位音樂大師誠摯的友誼!

推開窗戶從二樓向外望去剛好可以見到典型的波希米亞原野景致,還可以聽到樹林篩過微風的聲音。窗邊擺放著德弗乍克的兩頂帽子和手提袋,好像是主人剛回到家裡隨手一丟的樣子,當然老先生又恩准我可以戴上祖父的帽子過過乾癮。

完成了拜訪德弗乍克家族的世紀任務,德弗乍克三世又開著車送我到巴士站牌準備搭車返回布拉格。我們在等候公車時他提到曾受邀到日本、韓國訪問,趁著他還走得動,也很願意前來台灣答謝樂迷們。帶著依依不捨的離情向德弗乍克三世老先生道別,他給我一個深深的擁抱,我們再次互道珍重再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