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聯合國安理會二十八日就巴勒斯坦「入聯」問題舉行公開會議,「美巴六十年來最公開的外交對決」隨即進入加速階段。未來數周內,安理會十五個理事國要像選秀的評審一樣,決定把自己的一票投入美巴PK台的哪一端。
國際媒體驚訝地發現,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都已宣布支持巴勒斯坦,這是一個巧合,還是「金磚國家」終於決定要在政治領域與西方掰掰的手腕?
西方媒體的答案大都傾向於前者,但這個問題本身,已印證國際社會在巴以問題上嚴重分裂。為避免單獨承受阻撓巴「入聯」的道德風險,美國加緊對握有投票權卻尚未表態的國家施壓。
哥倫比亞、葡萄牙、尼日等國,按照美聯社二十七日的說法,它們大都不是以往在國際政治舞台起決定作用的國家,如今卻身處國際社會聚光燈下,原因在於他們當下的角色——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由於「金磚五國」和黎巴嫩都表態支持巴勒斯坦入聯,而英法德三國預計會追隨美國表示反對,安理會剩下的五國中如有三國支持巴勒斯坦,其入聯申請就能達到九票的法定底線,逼美國單獨使用否決權。
分裂,多家國際媒體二十七日用這個詞形容「巴勒斯坦入聯」在安理會乃至整個聯合國掀起的意見分歧。